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4547344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调剂农业产业结构增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可延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为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情况,客观分析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所面临的问题,*年10月份,组织部份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大众,展开了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以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我县现有耕地面积*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水

2、产养殖面积27万亩,2016年农村居民人都可安排收入12075元。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占比一直很高,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我县依照泗办发2016113号文件精神,牢牢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精品桃果、设施蔬菜(食用菌)、特点水产三大特点产业,延续调剂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增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打造“五园五带”,促调剂促增收。依照省市要求和我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剂计划,重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园、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卢集生态农业产业园和黄河故道沿线蔬菜产业带及林果种植带、沿245省道特点林果产业带、沿3

3、30省道休闲观光农业带、成子湖周边精品渔业产业带、卢集生态镇建设农业组团产业带等“五园五带”建设,推动每一个乡镇建成一个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单一品种的农业结构调剂示范点,加快构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设19个单品项目,完成农业结构调剂面积3.85万亩,占市下达调减食粮作物面积3.75万亩的102.7%,带动就业人数6787人,通过基地务工与入股份红等方式,人均年收入增加6500元以上。 (二)推行“三种模式”,促调剂促增收。推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优势,直接到村里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

4、剂,如里仁乡引进的上海达盛公司,在里仁乡推行种植甜叶菊,切实改变该乡以往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推行农场主联合发展模式,通过联合组建合作社,构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机制,既破解农业产业结构调剂资金困难,又可规避经营风险。如庄圩乡“水八仙”项目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调动了多方积极性,构成农业结构调剂协力。推行大户带头大众参与模式,发挥大户典型带路作用,可让大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打消大众特别是低收入户惧怕担当风险的顾虑。如来安芦篙基地、三庄多肉植物等项目,通过“股分+现代农业” 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前期启动资金问题,又借助合作社在种苗、技术、市场等优势,让大众获利更多,使产业结构调剂更具有内生动力和可延

5、续性。 (三)“三个优先”布点,促调剂促增收。优先布点沿路沿线地块。从整体上看,沿路沿线地块交通便捷,经过集中连片整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土壤得到有效改进,经营主体比较愿意流转。目前,我县的桃树、精品林果、设施蔬菜等特点产业,都是以盐徐高速、省道245、330、267,和宿泗路、成子河旅游公路等县乡主干道两侧为重点进行布局和调剂的,沿路沿线调剂19个单品2000亩以上项目,切实做大范围,做出品牌,做成特点。优先布点新型农村社区。“十三五”期间,我县先行计划建设李口八堡、庄圩大楼等10个新型农村社区。李口八堡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以草坪栽植、果蔬采摘、莲藕观赏等为主特点产业,力争通过3

6、年时间,将八堡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目前,10个新型农村社区调剂高效农业项目13个。优先布点省定经济薄弱村。我县明确要求每一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建成一个产业化项目,目前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化项目大都启动建设,特别是今年计划脱贫的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启动建设55个产业化项目,其中里仁甜叶菊、来安金果梨、裴圩秋葵、高渡扶贫产业园等农业产业结构调剂项目建设速度快,带动大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另外,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推动步伐,年内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完成一个农业产业结构调剂项目,切实增进村集体增收和带动低收

7、入户致富。 (四)“三级书记”引领,促调剂促增收。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剂作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努力构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三级书记”抓农业结构调剂,增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剂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部署安排,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相干政策制定和工作推动情况汇报,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整体计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兼顾调和、督查推动项目落实。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县级领导帮助所挂乡镇(街道)定计划、招主体、引项目、抓调剂、促发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度重视辖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剂,牵头制定计划,亲身招引主体,推动土地流转和项

8、目落地;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抓好镇村特点产业计划履行、项目主体招引培养、兼顾调和项目实行、督查推动和矛盾调解等工作。村居党组织书记围绕建设特点产业村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项目主体,因村制宜组织项目实行,强化服务保障,积极调解矛盾,切实推动村居农业产业结构调剂,增进村居集体经济发展。据统计,“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中,全县238个支部书记中有221个支部书记完成了项目实行,创办家庭农场项目的有132个,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项目的有66个,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的有23个。 二、存在问题1.农业集约化、范围化、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农业思惟定势的影响,部份乡镇(街道)基

9、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集约化、范围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二是龙头企业少而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经营范围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农户不强,小龙头带不动大基地;三是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绝大多数组织疏松,运行机制不健全,小组织带不动大群体;四是产业开发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特点农业持久快速发展;五是市场与信息体系滞后,生产与销售信息不对称,没有稳定的营销网络,农户只知道种植不知道市场需求,致使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滞销,打击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缺少闻名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市

10、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较弱,小品牌拉不动大产业。 2.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虽然最近几年来不断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依然滞后,沟渠路设施配套不够,抗灾功能发挥受限,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强,如遇大旱、水涝之年,容易造成农业减产减收,“靠天吃饭”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基地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生产本钱较高。加上农产品不容易保管和蕴藏,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抵抗风险能力弱,滞约农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户产业结构调剂意识有待加强。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行利用比较缓慢,不利于农民本身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户的增产增收。要真正构成特点林果产

11、业大县,除外引内培大户外,就是依托家家户户的农业结构调剂,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富民根本之路。同时,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代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单体2000亩土地流转面积考核力度要加大。由于农业收益周期长,对一些土地流转大户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使得大户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单体2000亩农业产业结构调剂面积数量、主体招引、项目落地有困难,考核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意见和建议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是提升土地综合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牢牢围绕生态高效发展定位,以“四减四扩”(减食粮面积,扩高效作物;减生产主体,扩范围经营;减面源污染,扩生态种养

12、;减低级产品,扩加销能力)为主要抓手,坚持“五化同步”(产业高效化、土地合作化、经营农场化、种养生态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新情势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我县要依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泗阳实际,科学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剂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一)肯定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牢牢围绕“生态、高效、特点、现代”发展定位,认真贯彻“四减四扩、五化同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思路,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为根本目标,以特点产业(蔬菜、林果、青虾)扩面增量、畜禽产业(生猪、山羊、蛋鸡)转型升级、一二三产融会发展为方向,以土地范围流转、新型主体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品牌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快全县农业产业

13、结构调剂步伐。目前,全县共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非粮面积40万亩(具体为:蔬菜种植14万亩、林果5万亩、水生蔬菜6万亩、水产养殖15万亩)。“十三五”期间,建议每一年发展非粮化种植面积3.5万亩,确保“十三五”末,全县新发展非粮种植14万亩,非粮面积达54万亩,非粮化水平到达50%以上。在各乡镇(街道)初步制定农业特点产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由县农委牵头,约请省市相干方面专家参与,加快制定“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点农业发展计划,构成全县特点产业发展计划布局方案,肯定年度目标任务。成立全县农业项目计划实行评审小组,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县农委具体负责,发改、财政、农开、水利、国土、环

14、保、计划、农机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定期审定各乡镇(街道)准备实行的2000亩以上特点农业项目,确保各乡镇(街道)农业项目建设按计划履行。经评审小组批准肯定实行的项目,在土地指标、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等方面予以集中扶持,否则一概不享受相干政策。 (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参与。当前,在农业结构调剂上,农户参与仅仅停留在土地出租、打工就业层面,跟随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一起经营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这既有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度不高的缘由,又有农户担心风险的缘由。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必须让农民成为农业结构调剂的主体,使其取得土地增值效益的大部份。建议重点在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项目

15、定向扶持等方面,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户深层次参与结构调剂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农口项目资金整协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允许涉农基础设施项目 “叠加”建设,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项目布点的“两张皮”现象。围绕破解土地制约,由国土局、农委等相干部门研究上级文件精神,出台设施农业用地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尽快将食用菌、淡水养殖、花生、瓜蒌等具有较大经营范围的特点农产品项目纳入政策性高效农业保险承保范围,切实解决产业结构调剂“后顾之忧”。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增加复式新机具补贴比例。要通过政策补贴、项目倾斜等方式,加快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

16、加快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提高贵嘴9米等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富民效益,终究到达示范引领、增进创收,利益同享、保障增收,保险兜底、防范欠收,拓展经营、争取多收。 (三)建立三支队伍,提升农业效益。一是建立一支乡土人材队伍。在现有农村经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础上,利用农民培训中心平台,聘请专家教授到当地举行培训班,加强对果农、菜农和各类养殖户“三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田秀才”、“土秀才”、“土专家”,专门负责本乡、本村农业生产技术指点,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二是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生产服务队伍。面向全县,培植一批大专以上农学、水产、食用菌、花卉等专业生产服务队伍,长时间巡回乡镇、街道指点生产,传授科学技术,帮助农户为经济作物提供品种嫁接、改进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大棚建设、池塘建设等服务,为培养泗阳优良高级农产品提供人材保障。三是建立一支农产品营销队伍。在利用网店本身的优势销售果蔬、水产品的基础上,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