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36032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岳麓选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 岳麓版选修3清单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因素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1.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经济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2表现资本主义列强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3影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清单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两大军事集

2、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原因防范法国,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三国同盟条约,第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协约原因德国咄咄逼人,三国同盟威胁法俄;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孤立,寻求盟友过程1892年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签订,另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初步形成,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成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其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清单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科技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1.表现(1)传统武器的

3、改进,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2)新式武器的研制,扩展了战争的空间范围。(3)新交通手段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4)新的通讯工具,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指挥战争。2评价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技术应用于战争,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3危害预示战争更残酷,更危险,规模更大。清单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思想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1.军国主义(1)成因:近代欧洲战争不断,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进入20世纪,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2)表现:崇尚使用军事力量,整个国家围绕战争运转。以德国最为典型。2极端民族主义(1)表现:鼓吹“民族优越论”,如

4、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2)实质: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对外侵略扩张。(3)影响: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战争日益迫近。极端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形式,它只为本民族服务,认为本民族是本国或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歧视别的民族,用暴力手段残害屠杀其他民族的人民,剥夺其他民族人民的生存权,肆意掠夺资源。 探究点一错综复杂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史料探究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侵法战争,但是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

5、,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孤立法国,反对俄国”的举措和后果。答案举措: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后果: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材料二1888年威廉二世登位,1890年他迫使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他的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张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1893年威廉从土耳其取得建筑巴格达铁路即“三B铁路”的租让权,企图以铁路线将柏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联成一气,使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成为德国的投

6、资场所和势力范围,同时威胁英国殖民地埃及和印度,直逼高加索。1897年,又强的胶州湾,参加对中国的瓜分。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2)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德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答案变化:重点由企图称霸欧洲到大力扩展殖民地。原因:德国工业地位上升、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领导核心的变更。结论形成认识欧洲列强间的三大矛盾欧洲列强之间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2英德矛盾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加上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英德矛

7、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探究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史料探究材料一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26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1)据材料一并

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答案历史原因: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性极强。现实原因:德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上德皇权力至高无上,且德皇威廉二世好大喜功,热衷于争夺世界霸权。材料二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14616138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3 3501 0602903030殖民地人口(万人)39 3505 5501 2301 920970(2)有人认为,没有威廉二世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请结合材料二对此观点加以评述。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9、,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德国迫切需要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因此,即使没有威廉二世,德国也会发动战争。结论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2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5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

10、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解析:选B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也日益突出。2俾斯麦说:“就在70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文中所说的“他们”是指()A英国人B奥地利

11、人C法国人 D丹麦人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里的信息,如俾斯麦是普鲁士宰相,他在“70年代初”领导的“战争”指普法战争;“兴复仇之师”表明法国战败后,力图复仇;由此可判断“他们”是指法国人。3列强的争夺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矛盾与冲突,使其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在巴尔干地区参与争夺的列强主要是()A英国和德国 B俄国和奥匈帝国C意大利和法国 D美国和日本解析:选B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的争夺,故B项正确。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

12、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解析:选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产物,这说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5下列关于科技进步与战争的关系的评述,错误的是()A战争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B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需要刺激了科技的发展C为世界规模战争创造了条件D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解析:选A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是由于两大军事集团为了在军事上压倒对方而采取的措施,并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6一战前夕的欧洲,“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

13、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这不能表明()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民众积极支持战争C民族主义开始兴起 D民族主义走向畸形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看,极端民族主义泛滥成灾,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表明民族主义走向畸形,排除A、B、D三项。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察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

14、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归纳英国对外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体现了英国怎样的外交思想?(6分)(2)据材料三指出哪两国矛盾正逐步激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对此在外交上做出了什么重大调整?(6分)解析:第(1)问要注意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的跷跷板体现了英国在欧洲讲求势力均衡,以保持自己的大国优势;材料二中的“放弃”“承认”“给予帮助”体现了英德针对法国进行勾结;材料三中的“不会容许”体现了英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第(2)问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先是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再到反对和遏制德国。奉行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2)英德两国。英国协调了与法、俄关系,于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对抗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