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3591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新人教选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建议】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难点: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的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突破方法:1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列强矛盾的激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2.对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可结合教材插图,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加深对其形成的原因、经过、核心国家、位置范围的了解。【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

2、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一战中战壕里的士兵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由此导入新课学习。学案导学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2、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不仅在欧洲同英国展开激烈竞争,而且还想从占有殖民地最多的英法等国手中夺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3、表现: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方面欧洲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另一方面它们也把更大的赌注放在扩军备战上。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问题探究】阅读英、德、法、美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表:国家项目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 4.619 8.1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占有世界位次 1 4 2 5请思考:上述表格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4、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问题: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占有殖民地较多;美国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占有殖民地相对少。(2)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引发一战。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主要矛盾:(1)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2)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3)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三国同盟: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2)三国协约: 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

5、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调整了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这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负担同样的义务。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请思考:(1)意大利为什么加入同盟国?三国同盟主要是对付哪个国家?(2)三国同盟的核心是谁?为什么?答案: (1)意大利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而加入。对付法国(2)

6、德国。因为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三、“巴尔干火药桶”1.巴尔干半岛的复杂关系(1)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2)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在欧洲的绝大部分领土。(3)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保加利亚战败。(4)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也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地区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问题探究】右图反映了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情形。(1)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谁?(2)碑文中为什么说“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指出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后果?答案:(1)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2)塞尔维亚希望建立南部斯拉夫人的统一国家,遭到奥匈帝国的仇视,斐迪南大公当时是去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

8、敌的军事演习,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强烈反对。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小结: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帝国主义阶段。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已被老牌国家分割完毕,因此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激化。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成为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由于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知识网络:资本主义国家

9、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列强矛盾尖锐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两大军事集团建立巴尔干半岛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重难点释疑:1.对欧洲列强之间三大矛盾的理解认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加上德国积极争夺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矛盾更加激烈。(2)英德矛盾: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和欧洲大陆德国过分强大,加上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

10、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典例1 德国外长皮洛夫年月在议会的演说“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文中的“任何人”“他人”主要是指A英国和俄国 B英国和法国 C俄国和奥匈 D法国和俄国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结合中蕴涵的有效信息“德国”“1899年”“分割世界”等,得出这是德国在19世纪末,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后,开始转向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当时英国和法国拥有广大的殖

11、民地,故材料中的 “任何人”、“他人”应该主要是指的英国和法国。答案:B【规律技巧】本题为材料性选择题,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分析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跟踪训练1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艘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C.赢得

12、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点拨:通过阅读题干中的材料可知,德国和英国在殖民地、海上霸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矛盾,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对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理解 英德之间的争夺具有全局性。当时法德矛盾主要在西欧;俄奥矛盾主要是在巴尔干半岛,都是区域性的。英德矛盾则是全局性的全面性的争夺:在商品市场上德国在欧洲与英国展开争夺;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争夺非洲的计划(“赤道非洲帝国”)与英国的计划(“开罗开普敦”)尖锐对立。德国还通过扩充海军法案,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并在短期内使海军力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紧

13、随英国之后。 英德矛盾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发展和演变。随着英德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突出,其他矛盾逐渐降居次要地位。如英法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矛盾,英国与俄国在伊朗、阿富汗、中国西部等问题上的矛盾,都随着英德矛盾的上升而得到协调,并通过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而结成伙伴关系。 英德矛盾还是新老世界殖民体系之间矛盾的核心。老的世界殖民体系以英国为中心,以法、俄等为主要成员国,英国在19世纪中期掌握着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和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国,德国统治集团因此 从争取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样,

14、企图摧毁老殖民体系、另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德国,与老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英国之间的矛盾,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新旧两种殖民体系之间的斗争和矛盾的集中表现。这一矛盾自然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典例2 (天津文综高考)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A .力图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人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光荣孤立”政策概念的理解和阐释。准确描述和解释历

15、史事物的能力是新课标高考的要求之一。解答此题抓住题干中的“光荣孤立”和“它是一种故意的孤立”这关键词,结合19世纪国际关系发展的有关史实作答。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确以世界霸权为主要目标,即使在19世纪末工业生产的地位有所下降,仍然把争夺世界霸主地位作为外交的主要目标。但以世界霸权为主要目标不等于放弃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因而利用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采取了一种故意孤立,不与任何欧洲大国结盟的政策,其实质是保持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均势,从而保持它在欧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因而B、C、D说法是不能正确阐释“光荣孤立”政策的。答案:A【规律技巧】本题是考查一战的背景,从新高考角度看,一战背景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高考高频的考点。学习时要抓住英德矛盾、法德矛盾、法俄矛盾、俄奥矛盾等分析其历史渊源。跟踪训练2 1904年、1907年英国分别调整同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促使英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大力拓展殖民地,威胁英国的殖民利益B.英法矛盾调和,法国支持英国势力均衡C.奥匈帝国势力向非洲渗透,威胁英国利益 D.俄国放弃了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点拨:随着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