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35882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选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2.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1.重点: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2.难点:美国在战争后期参战的原因。知识点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3)影响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中国参战后,

2、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丧生。3俄国退出战争(1)原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归纳总结 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为维护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知识点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目的:企图在西线发动新攻势,夺回战略主动权。(3)简况:1918年3

3、月至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1)准备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1917年6月起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不断开往前线。(2)反攻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知识点拨 协约国力量不断加强的原因(1)英法的工业实力比德国雄厚。(2)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而德国遭到英国的海

4、上封锁,与美国的贸易中断。(3)美国等国家的参战。(4)战场上协约国的不断胜利等。知识点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经济劣势(1)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与同盟国集团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2)在美国参战前,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在战争期间,拥有更多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协约国集团,动员的人力超出同盟国集团两倍。2战略失误(1)“施里芬计划”由于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2)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俄军短时间完成了动员并投入作战,英军也很快参战,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决定了德国速决战的破产。3内部矛盾(1)战争末期,

5、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2)德国于1918年11月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4力量对比(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3)在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教材互补 德国投降德国资产阶级政府派出代表,于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里联军总司令福煦的行军列车上,签署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德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立即从各占领国撤军,交出飞机、各种舰船以及轻重武器、火车头和火

6、车车厢等。至此,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人民版)主题一一战爆发前后美国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史料探究】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史料二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史料三(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

7、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1)史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联系史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2)史料三中,美国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借口是什么?(3)史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保持“中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宣布参战。要为世界和平与各民族的解放而战。(3)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密切。【史论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1)美国对参战准备不充分。(2)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

8、财。(3)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和政治家玩弄手腕。(4)远离战火,避免战争。21917年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1)原因经济利益:在大战尾声参战,有利于捞取战利品,进一步大发战争财。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2)影响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增强了其取胜的砝码。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主题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及其失败的原因【史料探究】史料思考(1)上述场景发生于何时?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标志性意义?(2)列宁曾论述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你认为这一观

9、点是否合理?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3)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请从经济和国内国际力量对比角度分析德国失败的原因。答案(1)时间:1918年11月。背景:协约国发起总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德国爆发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帝制,新成立的德国政府与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列宁的观点是合理的。首先,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引发革命运动,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等。其次,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如十月革命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

10、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3)经济上德国消耗大,国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下降,而协约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从力量对比看,协约国力量增强,而德国发生国内革命推翻帝制;国际上同盟国集团也居于劣势。【史论归纳】1一战爆发后,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逐步丧失的(1)战争主动权转移。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2)作战计划落空。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因素,致使计划落空。(3)力量对比变化。

11、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2有人说:“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又制止了战争”,根据俄德两国史实,谈谈你的认识(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因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坚决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德国在大战后期,战场上不断失利,引发了国内革命运动,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3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决定了两大集团都不择手段地进攻对方,使交战双方都付出沉重的人力和物力

12、代价,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损失。(2)双方在战争中虽有胜有败,但只是相对的,都没有达到自身的目的。结果是德奥惨败,英法等国遭受重创,欧洲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它(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德意志击沉敌人的船只”可知德意志“最近

13、的行为”是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这成为美国参战的重要借口。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答案D解析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因此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中国劳工并非是美国雇佣,D项表述错误。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14、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因苏俄退出而受到重大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D答案C解析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削弱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但因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参战,协约国集团的力量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有所壮大。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但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5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美国对德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时间范围要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而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是在战争初期,故排除含的选项,而均符合“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这一限定条件,故答案为B项。基础巩固1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A1914年 B1916年C1917年 D1918年答案C解析美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