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34171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3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选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案3走向世界大战课标要求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政策。2表现(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联的迁就。(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概念阐释绥靖政策20世纪30

2、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它们处处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历史认识绥靖政策的消极影响(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世界大战。深化探究材料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和李顿(右) 签署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回到伦敦思考(1)面对法西斯侵略,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2)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有哪些?(3)美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英

3、法地位的削弱。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法西斯“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无视小国利益。(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偏袒日本;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听任意大利的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1935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实行“中立”政策;1939年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3)美国的“中立”政策对战争性质不加区分,实质上是绥靖政策。二、慕尼黑阴谋1背景(1)面对德国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2)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区,要求遭拒绝后,英法等国向捷施压使其屈从于德国的要求。2过程:1938年9月,慕尼黑

4、会议召开,英、法两国同意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3.影响(1)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2)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重点精讲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此前的绥靖政策,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中立”和“不干涉”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还不甚露骨。(2)而慕尼黑阴谋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教材互补慕尼黑协定削弱了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同时,该协定还给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打击,苏联对英、法的信任度大大下降。(岳麓版)重要概念“中立”政策是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强大、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压制英法的扩

5、展而采取的外交政策,与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深化探究材料一思考(1)材料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的代表?(2)材料反映的会议上,签署了怎样的协议?答案(1)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参加国:英、法、德、意。(2)这次会议上,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材料二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漫画及场景: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思考材料中的狗应指谁?为什么称其为“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狗”?答案英国首相张伯伦。他采取了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材料三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

6、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思考(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英法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2)这次会议有什么影响?答案(1)目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同时希望把德国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2)影响: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是一种鼓励,德国进而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扩大战争的进程;也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早日形成。三、集体安全的落空1背景(1)一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2)由于绥靖政策

7、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联盟制裁。(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威胁。2简况(1)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未达成一致。(2)1939年8月,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3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1)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避战自保,答应与德国改善关系。(3)苏德双方于1939年8月在莫斯科签订条约。4影响:西方大国的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世界大战日渐迫近。重点精讲比较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的异同点

8、。从上图我们可直观地看到,苏联自保政策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在作用和过程两个方面都是相同的。作用相同: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过程相同:都以损害他国利益为基础。不同点在于:苏联是为了避免首先受到德国攻击,赢得备战时间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希望祸水东引,把战争引向苏联。教材互补为防止英、法祸水东引,维护自身安全,1939年8月23日,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使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而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得以发动战争。(岳麓版) 关键点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暂时避免两线作战的缓

9、兵之计,对苏联来说带有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主义色彩,对波兰等国来说带有大国强权色彩。深化探究材料一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30年代末某条约材料二规定两国势力范围的界限,在波兰是纳累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30年代末某条约秘密议定书思考(1)材料一中的某条约是指什么条约?双方为什么签订该条约?(2)针对材料二中的秘密议定书你有何看法?(3)材料一中的条约对苏联和德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与英法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失败;为避战自保,赢得备战时间。德国:为避免以后出现两线作战局面,需要稳住苏联,让其保

10、持中立。(2)苏德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前提下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是利己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3)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对德国:在发动大战前争取苏联中立,避免了两线作战之苦;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课堂小结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欧洲安全面临威胁。为共同防范侵略,英、法、苏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谈判,因英法缺乏诚意而失败。而正是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一再受到纵容,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1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东北的事件进行

11、调查后,说:“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D中国的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英法操纵的国联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虽然李顿调查团确认日本为侵略者,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裁,反而为日本侵略辩护。2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BC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对于美国“中立政策”表述正确的是;表述错误,20世纪30年代处在二

12、战的边缘,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应该是美国不仅关心美洲事务,还要争夺世界霸权。3“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出现的“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战争,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4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说明

13、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A项叙述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5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防止战争的再次发生,欧洲许多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这一主张始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德国进攻波兰后D慕尼黑阴谋后答案A解析一战以后,欧洲一些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

14、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国际关系史材料二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2)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3)绥靖政策的影响如何?答案(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

15、特勒的欺骗策略。(2)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是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本题相关材料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解答的关键是全面分析材料,切勿漏掉要点。资料回放点拨扬马萨里克和张伯伦的讲话反映出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历史纵横点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反映了大国的强权和掠夺性。学思之窗提示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