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518375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梳理训练题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弘扬()趋势()轮廓() 诸如()(2)给多音字注音 2辨形组词(1) (2)(3) (4)(5)3词语释义(1)弘扬:(2)认同度:(3)小康:4近义词辨析(1)赞同 赞许赞同:赞成同意。赞许:认为好加以称赞。例句:小王提出的改革方案,全体职工一致,上级领导对此也大加。(2)享受享乐享受:物质上精神上得到满足。中性词。享乐:享受安乐。多用于贬义。例句:现在我们的孩子吃苦精神少了,多了,所以,在让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3)消费 消耗消费:为了生活或生产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消耗:(精神、力量、

2、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减少。例句:这次逛超市买东西累计掉了我近半个月的工资。经过一天的劳动,他的精力很大,浑身酸疼。一、整体感知1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具有的消费观念,这四个方面是:(1)(2)(3)(4)2这篇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设计有什么特点?(填表)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特点二、深层探究3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这份调查报告中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与享受。你是否同意这个结论?5题目为“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而副标题中表明的写作角度是青少年(含大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为什么这样安排,请探究其原因。三、技法迁移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本回顾本文

3、在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如在调查个人消费这个问题时,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青少年占47.9%,主张“以经济实惠为主”的青少年占40.2%,主张“尽量追求高标准”的青少年占8.2%。这些数字的使用,突出了调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文章的说服力大大增强。技法点拨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需注意的是列举的数字必须是准确的,什么时候该用确数,什么时候该用约数都要准确把握好,不能模棱两可。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常常和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综合在一起运用,因此在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还应考虑与其他说明方法的完美结合。

4、技法运用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10月31日在上海闭幕。下面是有关世博会的一些资料,请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概括介绍世博会期间的情况以及意义。(1)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2)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纪录。(3)共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参展,为历届世博会之最。(4)截至11月31日2100,人数超过了7 308.44万,上海世博会是历届参观人数最多的世博会。(5)展会的四大目标: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5、;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兼顾(jin) 轮廓(ku) 诸如(zh) 提倡(chn)B富裕(y) 趋势(q) 炽烈(zh) 数落(sh)C弘扬(hn) 哺育(b) 氛围(fn) 劳累(li)D给以(i) 攒钱(zn) 差劲(ch) 累计(l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强调呈现支撑标准B淳厚 节约 倾向 消费C勤俭 随即 规范 认同D补帖 实惠 重视 增强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6、是()清明节是一个尽孝道的凝重的日子,如果这时插入出游的概念,就有些对不起先人了。个人消费,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青少年仍然是最多的,占47.9%。其实,火锅不但选材范围很广,而且吃法也很有。奥运后的北京,出一派繁荣景象。A享受关于讲究浮现B享乐 对于 讲求 呈现C享受 关于 讲求 浮现D享乐 对于 讲究 呈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财政部将不断加强和提高财政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B就在楼市“拐点论”争论之际,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首次突破两位数,达10.5%,涨幅比10

7、月份高出1个百分点,再创两年来新高。C一位96周岁的学者谦恭自省、上下求索的精神令人感动,纵观古今中外,还有哪一位作家能不在这个年龄还保持如此清晰缜密的头脑和如此温婉从容、深邃大气的文笔?D然而“物质主义者”,根本不信因果报应,他们如果作恶,会无法无天,没有道德底线和良心底线,真正达到无所畏惧的程度令人震惊。二、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88.2%的青少年的肯定:其中有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只有6.9%的人认为勤俭

8、节约“现在已经过时”。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以往社会主导文化强调的这一观念仍然得到当今青少年的认可。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进一步比较发现,初中生对勤俭节约表现出了最高的认同度,认为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的比例最高(66.2%),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均高出12个百分点。5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有什么作用?(3分)答:6请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答:7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资源约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正成为当务之急。要真正做到勤俭节约,你认为在

9、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些什么?请简略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三、类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810题。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

10、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 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 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已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他们当中,品学兼优者占52.2%。调查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调查中,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