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4513273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目录一、桀骜不驯的个体自由精神3二、等级精神4三、为事业而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精神5四、参考文献7提纲一、桀骜不驯的个体自由精神二、等级精神三、为事业而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精神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文化精神蕴含摘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一个问题有着诸多的争论与探讨,西游记这部以神魔面目出现的第一篇小说,特别是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所包含的文化蕴含,把它放在人类普遍精神的高度来研究,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人类普遍精神的三大母题:桀骜不驯的个体自由精神、等级精神以及为事业而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从而挖掘西游记的内在文学价值。关键词:

2、自由精神 等级精神 探索追求精神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对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不论文章的整体价值,单就其主人公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文化精神蕴含和思考价值。在这个艺术形象上充分体现了人类普遍精神的三大母题:桀骜不驯的个体自由精神、等级精神以及为事业而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桀骜不驯的个体自由精神向往和追求个性自由应当是人类共有的天性。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人应该是自由的,但是事实上个体人从降临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受着种种限制,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限制。“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斌译,北

3、京商务出版社,1980年,页4。因此,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神话中的刑天舞干戚、共公头触不周之山、嫦娥奔月、外国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等故事,都可以看作人类童年冲破现实的不自由,而同自然的或社会的限制进行斗争的具体例证。然而,在此后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对个性自由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西方受城邦化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影响,比较尊重人们的个性,但文艺复兴运动却充分肯定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为个性自由寻找了发展空间。与西方相比,汉民族的氏族解体极不充分,血缘纽带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牢牢将中国人的亲族关系纠缠在一起。尽管社会制度和组织发生过种种变迁,但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以

4、父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基本原则的宗法制家庭家族却延续数千年之久,构成社会的继承单位。这种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华夏社会,只承认血缘族类,而不是承认以个人的独立价值,再加上三位一体的宗法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的是个体对群体的绝对服从和无条件奉献,否定的正是个体生命在族群中的权利和尊严。但是,纵使如此,自由精神仍然在正统文化的挤压下不时地放射出熠熠光辉。魏晋士人的纵酒佯狂,李白的天马行空、突兀变化的诗歌,也正是他放荡不羁、豪迈愤激的自由人格的写照。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以王学左派的异端李贽为代表具有早期启蒙主义倾向的进步思潮弥漫于中国大地之后,追求个性自由的“童心说”

5、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这种桀骜不驯的个体自由精神的评价才有了明显的转变。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具体地说,孙悟空这种桀骜不驯性格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佛教内部禅宗中那些“呵佛骂祖”的狂禅现象及其内在佛理的作用。德山宣鉴禅师说过一段广为人知的话: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是系驴子,十二分教是鬼神薄、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 罗宗强、孙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页368。为此,在作品中,孙悟空这一形象的个性意志开始得到充分的张扬。孙悟空

6、本是一只“天产石猴”,他出世后,就过着“不伏麒麟辖,又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自由自在,” 吴承恩:西游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01月,52页。自然的本性使孙悟空在传统束缚面前显得桀骜不驯。他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见了玉皇大帝只是唱个大喏,自称为“老孙”。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大闹天宫,是因为自身自由平等受到了威胁,故而奋起反抗,与玉皇大帝论高低,即使天庭大兵压境,他仍然不屈服,甚至在如来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后来,众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来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却炼得他火眼金睛,还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载葱,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

7、天王无影无踪。他更进一步叫玉帝让出天宫,并且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最终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孙悟空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同时在作品的后半部分,取经故事中也得到了极好的展现,他当面指责观音菩萨不该受了人间香火而又让黑熊怪作“邻居”,迫使观音菩萨帮助他去伏妖,并且敢骂她“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应允观音菩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要求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他一身正气地怪罪弥勒佛与李老君不该放纵门下到下界行凶作恶,弥勒佛和李老君倒成了赔笑谢罪的角色。他在上天的至尊那里仍然是桀

8、骜不驯,他嘲笑释迦如来是恶魔大鹏鸟金赤鸟的“亲外甥”,释迦如来只好甘愿替孙悟空降服妖怪,在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佛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他朝见玉帝仍然傲然无礼,玉帝还得有求比应。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 在杨家村,当悟空错杀了两个强盗后,唐僧在荒坟前念祝“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孙悟空攥着铁棒往那坟上捣了三下,道:“遭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

9、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将你打死了,尽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城隍跪我,东岳齐天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这象是向世人宣告,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我老孙不怕,统统体现了他对神佛统治权威的不屑、桀骜不驯的一贯作风。等级精神人类从混沌状态走向开化之后,人们便认识到个体人力量的有限性。面对着“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抗拒各种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威胁,求得人类更大的自由,于是人类社会便产生了。在联合的状态下,如果个体人仍然

10、无限制地发挥自己的自由,必然要侵犯别人的自由。为了避免人类在相互争斗中两败俱伤而走向灭绝,于是,道德与法律等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就出现了。因此,人类组成社会的过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但同时对个体人来说又是痛苦的,自由作为理性的特征是最高的东西,但个人在与他人结成集体时,必须放弃自己的自由,才能确保集体中所有理性存在的自由。简言之,为了成为自由,自由必须扬弃自身”。这里,就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之一,即自由精神与社会秩序精神的矛盾。现实社会的个体人,就都处于这种矛盾的两难选择之中:从个人情感的意义层面上说,我们都有追求个人自由的欲望;从社会理性的意义层面上说,我们又不能不维护人基本

11、的社会秩序,以保证人类更广阔的自由。孙悟空由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的转变,实际上就是这一矛盾的体现:孙悟空既想把自己融入人类社会,求得社会的承认,却又想无限制地发展自己的自由,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最终还是失败了。考察孙悟空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自由”而不是“理性的自由”; 叔本华:论意志自由中曾将自由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既“自然的自由、理智的自由和道德自由”,这里借用他的术语。在于他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所面对的却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秩序世界。因为任何一部小说都是对现时生活的客观反映,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是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12、纵观孙悟空的一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物阶段,即大闹天宫之前为猴的阶段。在访师学道途中,他穿上人的衣服,“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便是他由动物向人的过渡。从学道归来到被压五行山,是他人生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孙悟空还处于自然人阶段,还没有完全融入人类社会,是属于人类的异己力量,还是妖。大闹龙宫和大闹地府,是他融入人类社会的开始。然而,他既然已经和人类社会发生了联系,并希望得到人类社会的承认,又不知道如何按人类社会的法则行事,他的自由精神就必然要与人类的社会秩序发生冲突。因此,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神佛的矛盾,实际上就是自由和秩序的矛盾;孙悟空由大闹天宫向西天取经的过渡,就是自由

13、向秩序的皈依,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蜕变,也就是说,不得不融入等级分明的社会之中。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紧箍和紧箍咒的喻意。试想作为社会人,谁头上没有戴着紧箍?只不过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是有形之物,而我们头上则是无形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只要我们违背了人类的基本准则,就会有人念紧箍咒,紧箍就会发生作用。西天路上紧箍咒真正发挥作用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唐僧误认为打死了人。再一次是第五十六回,孙悟空打死了拦路抢劫的强盗。显然,唐僧念紧箍咒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孙悟空“体好生之德,为良善之人”。拿观音的话说就是:“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

14、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因此,就“紧箍”的实质来说,就是人类的社会秩序。孙悟空西天取经所体现的这种等级精神。过去,有人认为孙悟空由大闹天宫向西天取经的转变具有悲剧色彩,其实,这种悲剧正是我们人类普遍经历的悲剧,是我们组成社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也是我们取得更大的自由所必由的途径。从人类组建社会的那一刻起,人类社会总需要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于是就产生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大政治集团。一般说来,两大政治集团就人类共同利益这个普遍层面上说是统一的。然而,由于统治者处于优越的地位,属于社会的强势集团,被统治者处于劣势地位,属于社会的劣势集团,所以社会的统治者就常常滥用集团成员所赋予自己的权利,无限制

15、地扩大自己的自由和权益,他们所侵犯的也必然是被统治者的自由和权益,于是,二者就出现了分裂与对立。如果统治者的侵犯达到被统治者不可忍受的程度,被统治者就必然起来推翻统治者的统治。纵观中国历史,哪一次农民起义不是统治者滥用权利,对被统治者进行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人身上的侮辱而造成的呢?水浒传所反映的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社会现实,不正是活生生的例证吗?既然孙悟空的西天取经是向社会秩序的皈依,那么,代表社会秩序的神权系统也是等级分明的,但就孙悟空降妖来看,妖魔鬼怪也分三六九等,没有靠山的小妖,孙悟空也就豪不留情的赶尽杀绝,而那些有背景的妖怪也会手下留情的。就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本人来看,在自由和秩序这一对矛盾面前,亦表现了一定的矛盾性。从情感上来看,他肯定个性自由,不然他就不会将孙悟空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