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144510408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实用文档精选——小学三年级音乐第7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兴市南湖区音乐教师备课用纸上课周次:2014 学年 第 一 学期 第 周 课 题第七课钟声课 型综合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唱钟声叮叮当的曲调中,唱准“”音高。2、唱准“”的自然音列,学习他们的柯尔文手势。3、能在合唱的形式中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重点学唱钟声叮叮当的曲调中,唱准“”音高。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教学教学准备琴,光盘教 学 过 程(内 容方 法手 段)修 改 意 见一、组织教学,复习歌曲哦,苏珊娜的旋律 。二、认识三个音(一)出示歌曲钟声叮叮当的第一乐句旋律。1将旋律音圈出来,跟着老师唱“m f s”,找一找在“ mi ”和“sol”之间的音。2认识唱名“4(fa)

2、”,并介绍柯尔文手势:大拇指向下指向“mi ”音符。3学生模仿老师打手势唱:“4 34354 32 1”,并注意聆听,把握音准。4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歌曲第一句旋律。(二)出示歌曲第二句旋律。1先让学生找出“d1”音,用比较法听一听,唱一唱“d”和“d1”的不同。2从手势位置“do” 和“do1”不同,掌握唱名“do1”的音高。3学生跟着手势唱一唱“35i”“535i”。(三)类似的方法在第二乐句中学习7音。1让学生找一找“do1”后面这个音,比“do1”高还是低?比“la”高还是低?认识“7”音的唱名。2介绍手势:手指向上指向日“do1”,好像这个音符努力向上升。随老师做一做,唱一唱。3随老师打

3、手势模唱:i7i5i5654,注意聆听,把握音准。4跟着老师模唱歌曲第二句旋律。三、利用本课教材中的音阶图及手势,唱准dodo1 音列四、学习歌曲钟声叮叮当1唱第一、二句的歌谱。2第三、四句可让学生在第一、二句基础上,画出图形谱自学识谱。 第一、二句 第三、四句再听歌曲,复习反复跳跃记号,分析歌曲旋律特点。3熟悉歌曲旋律后,把歌词“叮当叮叮当”填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V”记号换气,使声音圆润、流畅并富有弹性。4简介歌曲,学生听歌曲范唱。5试着加入 固定低音声部do、sol(可选一部分音乐素质好的学生二声部,以解决二部合唱的难点)。五、课堂小结,宣布下课。板书设计第一、二句第三、四句

4、上课周次:2014 学年 第 一 学期 第 周 课 题第七课钟声课 型欣赏课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维也纳的钟声和灵隐钟声的不同感受。并能哼唱其中一首乐曲的主旋律。2、认识键盘乐器电子琴,并记住它的音色特点。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两首作品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利用音乐要素来感受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教学准备琴,光盘教 学 过 程(内 容方 法手 段)修 改 意 见一、组织教学,复习钟声叮叮当。二、欣赏灵隐钟声1、介绍杭州灵隐寺。由设问导入,问:(1)你们去过寺庙吗,说说参观的情景。(谈话式交流)(2)你们听到过寺庙里的钟声吗?请用声音模仿一下。2、先听引子部

5、分钟声。问: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录音吗?教师随机利用教科书里的插图简单介绍电子琴。(有电子琴的学校可打开电子琴模拟钟声试奏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电子琴的功能。)3、再听乐曲主题音乐、曲调,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边听边哼唱。问:(1)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2)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里的场景?你听到乐曲中的钟声和木鱼声了吗?(3)上面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根据电子琴的音响效果谈谈自己的感受。如让学生说说旋律进行的特点以及力度、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4、欣赏全曲,学生可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参与音乐体验。(如模仿敲钟、敲木鱼的动作、也可以在乐曲合适

6、的地方加入捻指或响舌模仿木鱼声等)5、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晚间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多少人前往聆听。三、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2、初听全曲。设问:听到这段音乐你联想到了怎样的情景?能想像王宫里的情景吗?你能听到钟摆的嘀嗒声吗? 3.学唱主题曲调:以老师的指导下,边唱曲调边随教科书上的图形谱划一划,说说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可只唱前面2小节 4、复听全曲。设问:(1)主题曲调出现几次?(可设计动作或图形谱表现所聆听到的乐曲结构)(2)你能听出维也纳的音乐钟声和灵隐寺的钟声有什么不同吗?(师生交流)5、再次复听,完成教材提

7、出的要求,随老师用动作表示听到的主题曲调。板书设计钟摆的嘀嗒声上课周次:2014 学年 第 一 学期 第 周 课 题第七课钟声课 型综合课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美丽的黄昏学习,培养学生对“轮唱”这一歌唱形式的兴趣。2、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重点解决二部轮唱的难点。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4”的音准,并能够自主地听辨两个乐句的音准。教学准备琴,光盘教 学 过 程(内 容方 法手 段)修 改 意 见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进行节奏卡农练习。师:学会看老师的“手语”老师的手有魔力,谁能读懂我手里的话?选4小节节奏,学生分两组,卡农练习。二

8、、发声练习(P47)1复习哼唱维也纳的钟声的主旋律。2谈话导入发声练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先分声部练习,再交换声部练习。然后指导二声部合唱。教师注意聆听,用稳定的节拍指挥学生进行合唱。音量不宜过大,要引导学生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第二声部。练声的音域建议在1= C至1= A之间进行。三、学唱美丽的黄昏1初听,熟悉歌曲。2再听歌曲,问:歌曲是几拍子的?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景色,理解歌曲的意境。3再听歌曲,问:这首歌曲是二声部合唱曲,你能听出来吗?(结合教科书插图简单介绍什么是轮唱。)3学唱歌曲。(1)学生随琴轻声慢速视唱旋律。 a.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乐句前6小节的识谱并画出图形谱,然后要求学生用手

9、划一划歌曲的旋律线。b.学生自学第二乐句,自己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第二乐句同第一乐句)c.完整视唱第一声部。(2)填词演唱第一声部歌曲。要求:注意三拍子的韵律,把乐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表现出来。4轮唱。(1)师生配合,感受轮唱的效果。(师第二声部)(2)生生配合进行轮唱。要求:演唱时建立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一声部的歌声的概念。另外,老师的指挥动作要清晰准确地提示,让演唱第二声部的学生能准确地进入。5指导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讨论,通过听辨、尝试、讨论和选择的过程,先出适合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和碰钟)四、完成书本45页的编创与活动2、3两题。1识读乐谱并唱一唱。师弹奏,学生回忆歌曲,先唱歌,再唱谱。2选择合适的音唱一唱。弹一弹,议一议,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唱准旋律,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音填在括号内。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