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上传人:国家****【运... 文档编号:144505276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药治疗的优势和不足摘要:在西方舶来药品的强大声势面前,传统中药既没有耀眼的广告宣传,也没有强大的营销策略,但依旧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市民保留强有力的影响,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药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吸引着广大的市民呢?以中药治疗高血压为例相比于西药它的优势何在?它又拥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关键词:安全;副作用少;治病治本;起效慢1.西药的不足- 西医将人体分解为若干部分与组织,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针对其各自具有的不同病症研制药剂与医疗手段;却无法有效地将人体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人体)、要素(人体子系统)、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

2、在很多情况下,西医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这是西医弊端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系统论的支持,西医无法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定量研究,因此许多西药具有无法预测或无法抗拒的副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一系统的病症具有疗效的药品却对另一系统具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在西方药品认证体系中,代价高昂的大规模临床药性试验成为每一种药品获得上市许可的必经之路。但这种为期数年的检测,在受检人种及基因的广泛性上均有局限。随着后工业、后现代主义、自然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自然植物药的兴趣大增,也从主观上使得西药在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被放大。 2.中药的优势-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相信有一种规律 天人合一 支配着

3、人体的发展。人体各器官遵循这一规律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中医的任务是通过望、闻、问、切,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辨证施治”;从而努力使人体做到天人合一,使各系统不越雷池一步,平衡气血。中药的有效性与健康性,已被并且正在被数以亿万计的病患无数次地证明着。中医药的临床经验与药性检验是仅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现代西医,覆盖人群相对较少的其他边缘医学所无法比拟的。此外,中药深入人心还具有以下几点,一、安全、副作用少: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二

4、、对胃肠道无损伤: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三、对肝肾刺激小: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

5、害大多已非常小。3.中药的适用范围对此,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从下面的表可以看出人 们 普 遍 认 为 传 统 中 药 所 能 有 效 医 治 的 疾 病 是 一 些 慢 性 疾 病。 这 和 传 统 中 医 学 崇 尚 的调 理 生 息, 治 病 治 本的 思 想 是 吻 合 的。序 位过去1年中用中药治疗的疾病中 选 率 中药可有效治疗的疾病 中 选 率 1感 冒33.2慢 性 病33.52哮 喘9.4 感 冒17.03胃 病8.6胃 病5.94清 热 解 毒7.9哮 喘5.95慢 性 病6.2调 理 功 能 疾 病5.66高 血 压4.5 清 热 解 毒5.07心 脏 病4.0不 易

6、发 作 的 病2.68头 疼3.8头 疼2.49风 湿 痛3.6高 血 压2.410疾 病 调 理 功 能 3.6风 湿 痛2.4根据以上结果,我对于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搜集些资料,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例子抛砖引玉,反映出中药治疗的特点-优点-1.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而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用中药六味地黄丸

7、、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有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夜尿,改善肾虚的作用。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2.保护靶器官治疗高血压,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更重要的是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为靶器官受损引发的心衰、肾衰等往往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

8、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3.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作用较大。

9、中西药合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就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一平苏等)会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可见中

10、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减副增效 的目的。4.降压平稳和缓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玉米须、钩藤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5.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11、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饮食疗法、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弊端- 1.起效慢由于中药纯度不高,大部分中药制剂以中药材原药、粉末或粗提取物入药,中药起效慢的现象仍然存在。2.用药不方便众所周知,服用中药一般要将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煎成汤汁,然后整碗整碗地喝下,无论是煎药还是服药,都比西药制剂麻烦,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中药的原因之一。3.难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对高血压病也是如此,证型不同,用药也会大相径庭。但要做到准确辨证就有一定难度,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作出诊断,仅靠血压计或患者病史很难做到准确辨证。除此以外,中医药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是导致人们怀疑中药疗效的一大主因,在临床验证、疗效评价、临床试验研究等方面,中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1周灵灵,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首席医学网2.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