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503333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大全(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初一数学(上)知识点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0pq , p ( p q 为整数且 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 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 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 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 和正

2、整数;a0 a 是正数;a0 a 是负数; a0 a 是正数或0 a 是非负数;a 0 a 是负数或0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a-b 的相反数是b-a;a+b 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 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 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3、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0a (a )0a (0 )0a (a a )0a (a )0a (a a - 2 - (3) ; ;0a1 a a 0a1 a a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 b a b a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 大,负数永远比0 小;(3)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 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倒

4、数是本身的a a 1 数是1;若ab=1 a、b 互为倒数;若ab=-1 a、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

5、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3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6、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a=0,b=0; (4)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0010 11 01 . 0 1 . 0 2 2 2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 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 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

7、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 则. 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 : 用运算符号“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 : 用字母表 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 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

8、”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 4 -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 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2 1 1 2 3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的形式; a 3 (6) a 与b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 ; 若只说两数的差, 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 则应分类, 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 表示整数) (1)a 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 是正整

9、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 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n+1 ; (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 : 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 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 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 系数不为 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10、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 : 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 多项式 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 是常数)ax2+bx+c 和x2+px+q 是常见 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 . 多项式 单项式 整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 5 -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

11、变号;若括号前边是 “-”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 : 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 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 : 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

12、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 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 是未知数,a、b 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 是未知数,a、b 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

13、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 : “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 减少,配套-” ,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 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 - 6 -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 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 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 ,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

14、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 时间 距离 速度 速度 距离 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 工时 工作量 工效 工效 工作量 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 全体 部分 比率 比率 部分 全体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 10 1 %100 成本 成本售价 利润率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R,S圆=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R2-r2),V长方体=

15、abc ,V正方体=a3,V圆柱=R2h ,V圆锥=R2h. 3 1 图形认识初步图形认识初步 一. 线段、射线、直线 1. 正确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名称图形表示方法端点长度 直线 l BA 直线AB(或BA) 直线l 无端点无法度量 射线 MO 射线OM1 个无法度量 线段 l BA 线段AB(或BA) 线段l 2 个可度量长度 2.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二.比较线段的长短 1. 线段公理:两点间线段最短;两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 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A O B 图1 b 图2 - 7 - 圆规截取比较法; 刻度尺度量比较法

16、. 3. 用刻度尺可以画出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 用圆规可以画出线段的和、差、倍. 三.角的度量与表示 1.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 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 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1 所示AOB 用一个字母表示,如图2 所示b 用一个数字表示,如图3 所示1 用希腊字母表示,如图4 所示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1=60 1=60”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如图5 所示: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6 所示: 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