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501719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u:64 Fe:56 Ag:108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军舰船底镶嵌锌块作正极,以防船体被腐蚀B. 汽车尾气中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C. 金属冶炼过程是金属离子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的氧化过程D. PM2.5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答案】B【解析】【详解】A锌的活泼性强于铁,军舰船底镶嵌锌块作负

2、极,以防船体被腐蚀,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锌块不是作正极,故A错误;B减小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减少,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C金属矿物中,金属为化合态,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可得到金属单质,是还原过程,故C错误;D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能形成气溶胶,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nm,即10-910-7m之间。2.已知:C(s)+ H2O(g)= CO(g) + H2(g) H = a kJmol-12 C(s)+ O2(g)= 2CO(g) H = -220 kJmol-1

3、H-H 、O=O和O-H键的键能(kJmol-1)分别为436、496和462,则a为( )A. -332B. -118C. +350D. +130【答案】D【解析】【详解】由C(s)+ H2O(g)= CO(g) + H2(g) H = a kJmol-12 C(s)+ O2(g)= 2CO(g) H = -220 kJmol-1结合盖斯定律可知,2得到O2(g)+2H2(g)2H2O(g), H=220kJmol2akJ/mol=(220+2a)kJ/mol,焓变等于断键吸收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则496+243146222=(220+2a),解得a=+130,故选D.3.如图所示的各图

4、中,表示2A(g)+B(g)2C(g)(H0)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注:F(C)表示C的质量分数,P表示气体压强,C表示浓度)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反应逆向移动;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但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详解】A.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反应逆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降低,A项正确;B.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v(正)、v(逆

5、)均增大,B项错误;C.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但C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C项错误;D.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D错误;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重点是要熟练掌握外界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6、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4.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 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答案

7、】B【解析】【详解】A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在电解池中阴离子会向正电荷较多的阳极区定向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在正极区带负电荷的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放电,由于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c(OH),所以正极区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B阳极区氢氧根放电,溶液中产生硫酸,阴极区氢离子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放电,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OH)c(H),所以产生氢氧化钠,因此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C负极区氢离子得到电子,使溶液中c(H)增大,所以负

8、极区溶液pH升高,故C错误;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根据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n(O2)=1mol4=0.25mol,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极产物判断与计算等。电化学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提供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原电池电极名称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提供反应方程式设计原电池、电解池(包括电镀池、精炼池),根据电解时电极质量或溶液p H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结合图像考查电极质量或电解质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5.如图所示

9、,甲池的总反应式为:,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装置工作时,Ag电极上有气体生成B. 甲池中负极反应为C. 甲池和乙池中的溶液的pH均减小D. 当甲池中消耗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固体【答案】C【解析】甲池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作原电池,通入肼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负极反应为N2H4-4e-+4OH-=N2+4H2O,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乙池为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为 Cu2+2e-=Cu、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A通入肼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与阴极相连,银极为阴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选项A错误;B甲池负极反应为N2H

10、4-4e-+4OH-=N2+4H2O,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出现,选项B错误;C甲池生成水,导致溶液中KOH浓度降低,则溶液pH减小,乙池中氢氧根离子放电,导致溶液pH减小,选项C正确;D甲池N2H4-4e-+4OH-=N2+4H2O,消耗0.1mol N2H4时,转移0.4mol电子,乙池Cu2+2e-=Cu,产生0.2mol铜,为12.8g固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根据电极反应确定电极上的生成物及溶液pH变化,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计算。甲池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作原电池,通入肼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负极反应为N2H4-4e-+4O

11、H-=N2+4H2O,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乙池为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为 Cu2+2e-=Cu、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据此分析解答。6.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4H10为燃料,该电池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C4H10,b为CO2B. 熔融电解质中,CO32-向正极移动C. 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CO32-=17CO2+5H2O【答案】D【解析】【详解】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根据电子流向知,左

12、边电极是负极、右边电极是正极,所以a为,b为,故A错误;B.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故CO32-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C.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需要高温条件,常温下不能工作,故C错误;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CO32-=17CO2+5H2O,故D正确;故选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B. 反应MgCl2(l)=Mg(l)+Cl2(g)的H0、S0C. 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2mol电子,阳极溶解铜64gD. 0.1molL-1Na2SO3溶液中:c(OH

13、-)-c(H+)=2c(H2SO3)+c(HSO3-)【答案】D【解析】【详解】A、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物可能是Fe2+或Fe3+离子,当生成Fe2+离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当生成Fe3+离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6.021023,故A错误;B、MgCl2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反应后生成气体,熵变增加,S0,故B错误;C、由Cu-2e=Cu2+,64g铜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个,但在阳极上比铜活泼的金属锌、铁等先失去电子,则转移电子数大于26.021023个,故C错误;D、0.1molL-1Na2S

14、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有:c(Na+)=2c(H2SO3)+2c(HSO3-)+2c(SO32-),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HSO3-)+2c(SO32-)+c(OH-),则:c(OH-)-c(H+)=c(Na+)-c(HSO3-)-2c(SO32-)=2c(H2SO3)+2c(HSO3-)+2c(SO32-)-c(HSO3-)-2c(SO32-)=2c(H2SO3)+c(HSO3-),故D正确;故选D。8.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结论A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缩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

15、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Ksp:AgClAgIC2NO2(g)N2O4(g),加压气体颜色加深加压平衡向着气体颜色加深的方向移动D将MgCl2溶液蒸干后灼烧,得到MgO固体蒸干过程中水解生成的HCl挥发,水解进一步促进生成Mg(OH)2,灼烧后产生MgO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缩短,因此,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正确;B. 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