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501713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一、选择题(本题有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外观、防止食品腐败具有重要作用B. 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C. 纤维的应用很广,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 泰国银饰和土耳其彩瓷是“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特色产品,其主要成分均属于金属材料【答案】A【解析】【详解】A.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或补充食品在加

2、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以及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等,A正确;B.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煮沸时蛋白质不会水解成氨基酸,B错误;C.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SiO2,光导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D.彩瓷属于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答案选A。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CH3OH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5NAB. 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C. 251L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H+的数目为0.01NAD. 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为0.2

3、NA【答案】C【解析】【详解】A标准状况下,CH3OH是液体,无法计算2.24LCH3OH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故A错误;BNa2O2e-,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B错误;C251LpH=12的Na2CO3溶液中c(OH-)=0.01mol/L,n(OH-)=0.01mol/L1L=0.01mol,由水电离出H+等于由水电离出的OH-,数目为0.01NA,故C正确.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H2+I22HI,因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反应后HI分子总数小于0.2NA,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C。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

4、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在pH7的溶液中:Fe3、K、Cl、SOB.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K、Cl、IC. c(OH)/c(H)1012溶液中:NH、Cu2、NO、SOD. 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 molL1的溶液中:Na、Al3、Cl、NO【答案】C【解析】【详解】AFe3水解程度很大,在pH7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B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说明含有Fe3,则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c(OH)/c(H)1012的溶液呈酸性,与NH4+、Cu2、NO3、SO42共存,故C符合题意;D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molL1

5、的溶液,可能为酸,可能为碱,Al3与碱溶液中OH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4.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纯净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A. AB.

6、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B.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C.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4溶液,或者直接通过碱石灰,C错误;D.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

7、的影响,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本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2Fe(OH)3=2FeO+3Cl+4H+H2OB. NaHCO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HCOBa2OH=BaCO3H2OC.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

8、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D. 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S2O+2H+=SO2+S+H2O【答案】D【解析】【详解】A. 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2Fe(OH)3+ 4OH=2FeO+3Cl+5H2O,故A错误;B. NaHCO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2HCOBa22OH=BaCO32H2O + CO32,故B错误;C.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18OC2H5+H2O,故C错误;D. 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S2O+2H+=

9、SO2+S+H2O,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6.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B. Y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C. X、Y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 室温下,X、Y分别与足量Br2加成的产物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数目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 1 mol X含有1mol羧基和1mol酚酸酯,1mol羧基消耗1molNaOH,1mol酚酸酯消耗2molNaOH,因此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故A错误;B. X水解反应生成Y和乙酸,因此Y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故B正确;C. X、Y均含碳碳双键,苯环连接

10、的碳上有氢原子,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故C正确;D. 室温下,X、Y分别与足量Br2加成的产物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数目相等,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7.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W、Z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2倍,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Z两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C. 该新化合物中的Y元素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 Y、Z元素分别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是强酸【答案】C【解析】【分析】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

11、,Y为Li或P元素,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X能形成4个共价键、Z能形成1个共价键,Y能形成2个共价键,则Y只能为P,X位于第IVA族,为Si元素;Z位于第VIIA族,为Cl元素,W、Z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2倍, 则W的核外电子数为11,W为Na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Na、Si、P、Cl元素。A、Si和Cl都是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XYZ,故B错误;C、Y为P元素,其最外层有5个电子,P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且该阴离子得到W原子一个电子,所以P原子达到8电子结构,故C正确; D、

12、磷酸不能完全电离,属于中强酸范畴,不属于强酸,故D错误; 故选C。【点睛】正确推断Y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根据Y形成的共价键为2个,判断Y为S元素,就会导致错误。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NaCl(aq)Cl2(g)FeCl2(s)C. D. N2(g) NH3(g) Na2CO3(s)【答案】C【解析】【详解】A. 偏铝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A不符合题意;B. Cl2(g)FeCl3(s),故B不符合题意;C. 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开始产生的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制得银氨溶液,与麦芽糖反应生成Ag,故C符合题意;D. NH3(g

13、)NaHCO3(s),NaHCO3(s)受热分解生成Na2CO3(s),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9.测定0.1molL-1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时刻温度/25304025pH9.669529.379.25实验过程中,取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试验,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 HSO-3+OH-B. 的pH与不同,是由于SO32-浓度减小造成的C. 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D. 与的Kw值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A项,Na2SO3属于强碱弱酸

14、盐,SO32-存在水解平衡;B项,取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与温度相同,与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c(OH-),的pH小于;C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的过程,升高温度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项,Kw只与温度有关。详解:A项,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SO32-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HSO3-+OH-、HSO3-+H2OH2SO3+OH-,A项正确;B项,取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

15、中部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与温度相同,与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c(OH-),的pH小于,即的pH与不同,是由于SO32-浓度减小造成的,B项正确;C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的过程,升高温度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相反,C项错误;D项,Kw只与温度有关,与温度相同,Kw值相等;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SO32-的还原性。解题时注意从温度和浓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0.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Fe2、Al3、Cl、SO、CO、AlO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