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4497403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 。今言 华 如 华实 之 华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2、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3、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此后人把此山命名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和守陵人所盖的房屋。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 花山 的字样。现在将 华 读为 华实 的 华 ,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

4、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即使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这是人们所说的 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懒于前进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说,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

5、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洞的乐趣。 在这种情况下我便有所感慨。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览,大都能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问题深远而广泛全面。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

6、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因为这一点而无所悔恨,难道还有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得到的收获了。 我(返回)到那倒在路上的石碑时,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氏王安石记。 注释 浮图:梵(f 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 浮屠 或 佛图 ,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7、。 而:连词,并且。卒:最终。之:指褒禅山麓。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 因此 。名:命名,动词。禅:梵语译音 禅那 的简称,意思是 静思 ,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褒禅,慧褒禅师。 慧空禅院:寺院名。庐冢(zh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 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坟墓。禅院:佛寺。 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 华阳洞 ,看正文下出应写作 华阳洞 。以:因为。乃:表示判断,有 为 、 是 的意思。阳

8、:山的南面。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 阳 ,山的背面、水的南面为 阴 。名:命名,动词。 仆道: 仆(于)道 的省略,倒在路旁。 文:碑文,与下文 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的 文 不同。漫灭:指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 独:唯独,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犹:还,仍。 今言 华 (hu)如 华(hu )实 之 华(hu ) 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 华(hu) 字,没有 花 字,后来有了 花 字, 华 花 分家, 华 才读为hu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 花 是按照 华 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而不应读 华(hu 奢侈、虚浮)实 的hu 。按,这里说的不

9、是五岳中的 华(hu )山 )。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 大概因为 的意思。谬:错误。 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窈(y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 就 。穷:穷尽。 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怠:懈怠。且:副词,将,将要。 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尚:还。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 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加:更

10、,更加。 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以:相当于 而 ,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明:形容词或用作动词,照明。 (21)既:已经, 以后。其:助词。 (22)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 ):责怪。其:那,那些。 (23)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夫:这,那,指示代词。 (24)于是:对于这种情况,因此。焉:句末语气词。 (25)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得:心得,收获。 (26)以:因为。求思:探求、思

11、索。而:连词,表递进,而且。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问题广泛全面。 (27)夫:表议论的发语词。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28)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29)而:因而。焉:兼词,相当于 于此 。 (30)随:跟随(别人), 随 字后面省略 之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31)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昏惑:迷乱。以:连词,表目的。相(xi ng):帮助,辅助。 (32)以:相当于 而 ,连词

12、,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 于此 。这一句在 焉 后面省略了 而不至 。 (33)于人:在别人(看来)。为:是。 (34)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孰:谁。 (35)得:心得,收获。 (36)谬其传:把那些(有关的)传说弄错。谬,使 谬误,把 弄错。莫能名:不能说出真相(一说真名)。 (37)何可胜道:怎么能说得完。胜,尽。 (38)所以:表示 的原因 。慎取:谨慎取舍。 (39)以:以(之),因此。悲:叹息 (40)庐陵:现在江西吉安。萧君圭,字君玉。 (41)长乐:现在福建长乐。王回,字深父。父:通 甫 ,下文的 平父 纯父 的 父 同。 (42)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国,

13、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43)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临川:现在江西临川。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 某 ,或者在 某 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 某 的字样。 写作背景 作者:佚名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赏析 作者:佚名 本文写

14、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作者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全文按照记叙和议论的层次,可分五段。 第1段:从篇首至 盖音谬也 。记述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文章开头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先说明褒禅山又叫华山之后,接着追述之所以命名为褒禅山,是因为唐朝有一个名叫慧褒的和尚,一开始住在华山之下,死后又葬在华山之下,所以叫做褒禅。作者由远及近,当追溯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之后,就把笔墨转向眼前所见的慧空禅院上来。说明现在看到的慧空禅院,就是当年慧褒禅师居住的房舍和坟墓之所在。因为这毕竟是一篇游记,所以当写到慧空禅院之后,便以它为

15、基点,重点突出地来记叙褒禅山的名胜华山洞。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这三句,说明华山洞的方位及其命名的由来。接着又写距华山洞百余步倒在路旁的石碑,以及碑文的情况。 其文漫灭 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 花山 二字。之所以要突出 花山 二字,在于纠正今人把 花山 之 花 误读为 华实 之 华 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发表感想和议论设下张本。 第2段:从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至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记叙游览褒禅山后洞的情形。这段承接第1段华山洞的方位和命名,进一步分别就华山洞的前洞和后洞加以叙写。前洞,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虽有美景而不险绝, 而记游者甚众 ,不足以游,所以一笔带过。而后洞与前洞相比,则迥然不同,它不像前洞那样平坦广阔,游人举足可到,而在 由山以上五六里 的幽深之处,需要花费气力才能到达,而且 入之甚寒 ,所以即使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穷尽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