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

上传人:Si****n 文档编号:144496840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2)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3)理解货币的本质。(4)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6)了解纸币的发行量。2能力目标(1)从商品、货币、价格等生活现象入手,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2)了解商品交换、货币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3)提高判断、识别不同金钱观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认同感。(2)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重点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教学难

2、点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请同学们告诉我,如果你手里有了好多钱,你准备用它干什么?(自由讨论、发言)生: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衣服,可以买心仪已久的iPad、iPhone,可以买文具、书籍,可以去世界各地旅游教师概括:货币可以买来自己想买的商品。那么,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呢?看来,我们要想揭开货币的面纱,就需要从商品入手了。(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关于钱的俗语、典故等引出问题,由学生熟悉的“钱”和“买东西”,引入经济学

3、的“货币”与“商品”,这样设计,学生易于接受。)讲授新课探究一:“商品”是什么?展示课件:下列“东西”是商品吗?(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2)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了2/3,剩下的1/3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去直观地感受。)(学生讨论、判断、说明理由。)教师点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很多“东西”,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有些“东西”,如空气,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免费的”,没有人花钱去购买空气,也就是说它不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因而不是商品。但是,医院氧气瓶里的氧气是人们加工生产的,

4、属于劳动产品,患者如果需要它,则需要花钱购买才能使用。由此可以得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教师提问:那么,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如上面的例子中,那位农民的蔬菜既有卖掉的,也有留作自己用的,也有送给亲戚的,这些都是商品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进一步明确:卖掉的蔬菜一定是商品,因为这部分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留作自己用的和送给亲戚的不是商品,因为这部分没有用于交换。(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分歧,可以争论、讨论)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的时候,才能称作商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设计意图:通过不同例子的相互对照比较,准确把握商品的

5、含义。这是经济生活基础学习的第一步。)展示课件: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在新课标下此知识点不是重要知识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作延伸介绍)探究二: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吗?教师: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仿佛“钱”与“货”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仿佛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货币出现得比商品晚,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物物交换虽然看起来简单、直接、便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换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模拟表演)山村里的“物物交换”的过程19世纪,非洲某集市

6、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人拿盐来换!”卖盐的人喊:“买盐的人拿矛来换!”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红珍珠来换!”根据教材的图文问题,组织五位同学,让他们分别扮演:拥有牛奶者、拥有盐者、拥有矛者、拥有咖啡者、拥有红珍珠者。(设计意图:分角色扮演,体会复杂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出现的必要性。)思考:1.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2如果这几个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3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吗?(学生探讨、回答。)教师总结:要想都能成交,必须相互需要对方的商品,这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进而要

7、求学生在书中找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并朗读。)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多媒体展示:【百度新闻】美国青年曲别针换公寓26岁的麦克唐纳是一家快餐公司的送货工,和女友居住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小青年一样,麦克唐纳买不起房子,不过他有更富创意的办法:学习原始居民,物物交换。麦克唐纳的交换故事开始于2005年7月。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两名妇女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他的鱼形钢笔。接下来

8、他换到的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雪上汽车、一次旅游机会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去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设计意图:以上知识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也存在物物交换,只不过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常态,只是个案。)教师展示:“早期出现的一般等价物”教师:这些商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角色。但是,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为什么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呢?那么,这个“最佳人选”是谁呢?(学生讨论各种一般等价物的缺点,发现金银的优势。)教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

9、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比一比:贵金属金银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较有哪些优点?想一想:货币如何产生的,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圣贤发明的,还是历史的选择?教师小结:贵金属金银具有其他一般等价物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金银上,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教师提问:那么,这“来之不易”的货币都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探究三:课堂情景剧(价值尺度)课堂情景剧:让学生来表演顾客和商家,设置“商家标价”“顾客砍价”等系列环节。思考问题: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

10、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价”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活动操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在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就可判断3两白银的衣服是价值最大的,很明显3两白银表现了衣服的价值,从而引出价值尺度这个职能,并明确这是因为它自身有价值。用白银表现这些衣服的价值称之为价格,通过“1件衣服3两白银”这个公式来分析衣服的价值与白银的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确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为以后讲这个知识点作一个铺垫,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师生共同总结: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11、表现。一般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在此,教师要简单介绍我国货币单位的变化,使学生的认知和现实接轨。)(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探究四:课堂情景剧(流通手段)情景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回家。情景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探究问题: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12、?(在以上情景中学生可以明白,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为了买到自己再生产和生活消费所需的商品,因此货币在此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这就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商品流通。由两个情景和探究问题二,明确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不同,从而感知到货币的产生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探究问题三结合教材关于“惊险跳跃”的探究题,让学生明确生产者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无法进行再生产和生活。让学生了解作为现代企业要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其间呈现以下知识点:1货币具有充当媒介的作用,即流通手段。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中买与

13、卖的行为可在时空上分离。3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的形式。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教师(展示课件并补充讲解):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还有如下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特别是支付手段,它是伴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不同于流通手段。(由于这三个职能不是主干知识,只需让学生了解即可)课中小结:展示知识点及结构。教师提问:(讲解货币演进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同步性思考)金银条块在流通中出现了哪些缺点呢?这些缺点人们是如何想办法克服的?为什么不足值的铸币还可以流通呢?铸币“不足值”又给了人们什么启示?探究五:从货币到纸币教师展示情景材料:水

14、浒传中的人物用什么购物?教师补充讲解:宋代商业发达,原有的金属货币都笨重不便,极大阻碍了地区商品交易的发展,这就为要求有大量轻便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宋真宗年间,成都16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制作了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行交易,16家商号保证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币,这就是最初的纸币的雏形。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能兑现的情况,引起诉讼和民众的不满。1023年,宋朝统治者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大量的金属货币以备兑换,这是最早的纸币。探究问题: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2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15、设计意图:识记和理解纸币的含义。)(“交子”之所以能购买商品,因为它能保证随时兑换金属货币,代替金属货币购买到所需商品,它是“价值符号”。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国的纸币教师:对于纸币的含义需讲解三点: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其他单位与个人无权发行。随手练:展示课件议一议:有同学说,为了使人们生活宽裕起来,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多印些钞票,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样做行吗?(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讲解:金银开采不容易,印钱的成本可小多了,简单便捷。但如果市场的钱太多了,钱也就“不值钱”了。这就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纸币的发行量到底应当以什么为限度标准?展示课件:一、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二、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小结:展示课件并简要讲解。教师: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地发行纸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纸币的供应量过少,则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设计意图:由货币自然过渡到纸币,符合货币发展的现实规律,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中学生心中的疑问:纸币的制造成本那么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