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496655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历史 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人教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课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 (原创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核国家行列。我国发展战略核武器不仅对世界没有构成威胁,相反,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却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典型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 )A.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B.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D. 我国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解析:D本题考查我国研制原子弹及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的史实,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实的辨认和理解能力。本题突出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两大核电站的建成,是我国军转

2、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故D正确。2. 陆基巡航导弹方队接受检阅(原创题)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上,长剑10地地巡航导弹首次亮相,填补了我国战略导弹家族的空白。在看完国庆大阅兵后,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我国有关研制导弹的相关史实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认为“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B. 乙同学认为我国研制导弹起步于“文化大革命”期间C. 丙同学认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试制成功的D. 丁同学认为我国发展战略核武器是国防的需要,但中国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3. (2010广东模拟改编题)2009年是人类登月40周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探

3、月工程的重要步骤,被认为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 首颗原子弹爆炸B. “东方红一号”C. 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D. “神舟1号”飞船解析:B本题考查我国在空间技术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A项不属于空间技术,故错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不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故不合题意。4. (2010江西模拟)齐奥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确切是指(

4、)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 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C. 我国自行研制歼10战斗机D.“神舟6号”遨游太空解析:D本题考查我国载人航天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走出了自己的摇篮”是指中国人离开地球走向太空,A、B、C三均不符合题意“神6”遨游太空符合题意,故D确切。5. (2010江西期末题)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世界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最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两弹一星”“神舟6号”杂交水稻“南优2号”“银河巨型计算机”人类克隆技术A. B. C. D.解析:A本题考查我国赶超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取

5、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涉及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以上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故前四项符合题意;人类克隆技术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故错误。6.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几乎停止,但在尖端科技领域却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B. 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C.“银河号”研制成功D.“神舟5号”发射成功解析:B本题考查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第一颗氢弹试验

6、成功是在1967年,“银河号”研制成功是在1993年,“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指19661976年,故B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7. 在2009年1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王忠诚、徐光宪两位科学家获得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回顾历史,2001年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 ( )A. 袁隆平B. 邓稼先C. 杨利伟D. 钱学森解析:A本题考查我国著名科学家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能力。袁隆平在200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8. 有人认为它是继中国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是解决

7、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它”是( )A.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B.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C.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D. “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解析:C本题考查我国重大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能力。本题只要注意关键信息“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C选项,其他选项不合题意。9. 在中国下列科研项目中,为直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的是 ( )A. 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的研究B. “两弹一星”试验成功C. 载人航天研究D. “银河号”研制成功解析:A本题考查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研究方面的史实,考查学生识记和准确解读题目信息的能力

8、。直接对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是基因工程,题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10. 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 )电子计算机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A. B. C. D. 解析:C本题考查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识记能力。是1946年,是19世纪中叶,是1957年,是1973年,因此应选C项。11.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 籼型杂交水稻广泛种植C. 发射载

9、人航天飞船上天D. 参与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 解析:B本题考查对重大科技成就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题中“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说明这项科技成就是世界上领先的,A、C、D均不符合这一条件;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符合题意,故B正确。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先进社会制度的保障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的成立科学家们的努力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A. B. C. D. 解析:D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科技发展跟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以及科学家的努力等因素有

10、关,上面选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全部正确。13. 目前,我国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有 ( )航天工程高能物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A. B. C. D. 解析:D本题考查我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考查学生认识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航天、高能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故上述表述均正确。14.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D.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解析:D

11、本题考查我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当时居世界之首”的科技成就,A、B、C三项均不符合这一限定条件,故不符合题意;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故D正确。15. 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 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解析:D本题考查科技对社会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注意“直接而充分说明”等信息,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D项,因为杂交水稻发明后在中国和世界大量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

1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材料二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三右面是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天安门阅兵队列中的最后一个车辆方队、第三十方队洲际核导弹方队驶过天安门城楼时的一张图片。该方队由二炮某旅组成,是二炮部队首

13、个列装新型固体洲际战略导弹旅,他们装备的洲际核导弹是我国第二个固体机动洲际导弹。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这一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2)世界上首先研制出原子弹的是哪个国家?原子弹在何时何地首次使用?(3)在研制核武器的同时,我国积极努力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请举例说明。(4)在国庆大阅兵前,有境外媒体担心,中国在国庆阅兵中展示战略核武器暗示着中国的核政策将会有变化,甚至担心对世界将构成威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结合时事热点材料,考查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再现基本史实、知识迁移、阅读和分析问题以及对热点事件的认识等能力。第(1)问难度不大

14、,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并适当概括;第(2)问属于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回顾平时所学或课外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注意材料信息“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并结合所学知识容易作答;第(4)问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及我国政府的相关立场等。答案:(1)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我们靠自力更生、吸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2)美国。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3)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4)在核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态度也是明确的。我们始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15、我们恪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中国对发展核武器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从未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核军备竞赛。17. (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