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96576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届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知识提要,自然观 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的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第四课探究 世界 的本质,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四课: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考点)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你如何理解物质? 、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2、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为什么说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提示:(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考点一:

3、世界是物质的,注意: 、客观性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性指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随堂检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

4、“客观实在”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C,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都是客观的,这

5、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识记提纲25),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考点二: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注意: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6、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拓展: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承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例如:政策既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也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随堂检测)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曾是中国北方农民千百年来生产活动的座右铭。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北方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

7、”。这反映了( ) A.意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B.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D,(随堂检测)3、2015年,政府工作关键处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要着眼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稳中求进”的哲学依据是:( ) 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之间无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A B C D,C,(随堂检测)4、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襄邑道中有一句诗“

8、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下列与诗句中蕴含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A B C D,A,中两句出自僧肇的物不迁论。翻译为:可以吹倒山岳的暴风是静止的,江流河水滔滔不绝同时却是停滞不动的。,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考点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特征: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

9、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提纲25) 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 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注意:,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词语,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10、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唯意志论) 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宿命论),1、(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11、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B. C. D. 【解析】B。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故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高考直击】,2、(2016上海单科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

12、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解析】D。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人定胜天”的理念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的理解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预见发展变化的趋势,故B与题意不相符;材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C说法没有体现这一点。故选D。考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高考直

13、击】,3、(2017 年江苏卷25)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高考直击】,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相对静止,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