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 .

上传人:Si****n 文档编号:144496181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 .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 .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 .(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编号: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杨思群 沈梅华 案例编号:2014-10-16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1992年8月26日上午,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NormanLamont)出现在财政大楼前的阶梯上,他身着深色西服面对电视摄像镜头,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不会使英镑贬值,不会离开欧洲货币体系。我们绝对地支持欧洲货币体系。”话音刚落,成群的记者高举话筒蜂拥而上,面对记者的提问,拉蒙特一概置之不理,只补充了一句“我们正在采取行动。”便匆匆离开拉蒙特此举无疑是为了稳定人心,而记者与心理专家却从他的肢体语言中捕捉与解读出了深藏在他内心的不安。为每日邮报做录像分析的一位专家

2、说:“这个人内心十分不安,大部分人一分钟眨眼六到八次,但拉蒙特在45秒里眨了64次。” 参考淳洋:乔治索罗斯成就一生的投资艺术,金城出版社,2001,P180这一幕发生在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前夕,为什么拉蒙特要强调英国不会离开欧洲货币体系?这与接下来的欧洲货币危机有何联系?欧洲货币危机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这还要从欧洲一体化说起。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就曾有思想家憧憬通过基督教统一欧洲。然而,一直到近代欧洲史上,除了交替出现列强逐鹿,战胜国试图统治战败国和弱小国的局部短暂“统一”之外,欧洲长期处于因民族利益冲突而导致的不断的纷争之中。争夺霸权以及利益的直接对立,使得欧洲在二十世纪

3、上半叶,成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经历了两次大战炮火的洗礼之后,欧洲各国终于认识到,通过武力谋求民族与国家利益、通过武力“统一”欧洲是行不通的。战争期间出现的欧洲联邦主义思潮和战后欧洲政治安全格局的变化促使西欧国家开始认真思考用和平手段统一欧洲的途径。一、一体化的起点:“舒曼计划”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经济凋敝,社会问题突出,欧洲彻底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英国政府为了支付战时的军需供应,变卖了大部分海外资产,黄金储备几乎消耗殆尽,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外债高达30亿英镑。英国甚至变成了自己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债务国。此外,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宣布独立,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辉煌

4、不再。丘吉尔在1947年无可奈何地感慨道:“我万分悲痛地看到大英帝国威望尽失和国运衰弱。”作为被占领国,法国因为战争耗费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0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法国的全部生产总值。1944年法国解放时,工业生产和农业产值分别只及战前1938年的20%与50%,而法郎价值仅及战前的1/6,外加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法兰西帝国国运堪忧。作为战败国的意大利和德国损失更加惨重。意大利因为战争损失了近1/3的国民财富,以及全部殖民地;而德国在战争结束时,约有30%-40%的工厂丧失了生产能力,此外,统一的国土被一分为二,数以万计的难民从东部流入西部。 参考李士安、刘丽云等:欧洲一体化史,

5、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P24 经济复兴成为战后欧洲各国的首要任务,同时由于西欧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多数西欧国家认为,只有将欧洲各国联合起来,才能复兴欧洲的世界地位;此外,德国问题也是推动战后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法国等西欧国家希望将德国置于欧洲各国的联合监督和控制之下。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向法国政府提交了关于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计划,即“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联营管理。“舒曼计划”的提出迅速得到了德国(德意志联邦

6、共和国,即西德)的支持,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也随即积极响应。1951年4月18日,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叫巴黎条约。该条约规定,联营的主要目标是在六国之间建立起取消关税、商品数量限制和其它技术性歧视措施的煤钢共同市场,以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由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为欧共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欧洲一体化打开了局面,因此,现在的欧盟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欧洲联盟的生日,也叫“舒曼日”。图1.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煤钢共同体成立初期,由于取消了关税与数量限额,贸易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价格与投资决策仍然受到其它歧视手段的扭曲,如铁

7、路运输费用,税收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高级机构的权限。煤钢共同体在后期的运行遭遇到了重重障碍。然而,这些困难不但没有导致煤钢共同体的解散,反而促使成员国坚信共同体必须从煤钢部门扩展到其它商品以及普遍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去。“舒曼计划”标志着法德两国关系的和解,是法国对德政策的根本转折,同时,也使得法国在欧洲煤钢共同体以及接下来的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二、罗马条约:关税同盟和欧共体的发展1957年3月25日,法德等6国签订了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正式名称是: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TE

8、EC)。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六个条约签署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宣布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The European Community),简称欧共体。其中,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三个共同体中最为复杂的,它将一系列原本属于国家范畴的重要经济职权纳入共同体的决策机构。罗马条约规定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包括:建立关税同盟;实现四个自由流通,即废除阻挠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对于工业品关税,罗马条约规定在12年的过渡期内分阶段地逐步取消成员国间一切关税和贸易限制。从

9、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到六十年代末的十几年,正值战后欧洲经济长期增长的时期,经济一体化发展顺利。六十年代末,关税同盟建成,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工业品关税与进出口数量限制,并统一了对外关税;同时,共同农业政策也获得实施,共同体的农产品价格也得到统一。这两大目标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共同体的经济发展,提升了成员国的贸易与投资水平,为共同市场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分别于1961年和1967年两次提出了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丹麦、爱尔兰和挪威也分别两次紧随其后提出了申请。由于担心英国对欧共体建设可能有负面影响、担心英国的加入会削弱其自身的领导地位,法国连续两次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3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戴

10、高乐总结了20年来英国与六国的分歧:“罗马条约在六国间缔结,这些国家从经济上说是同一性质而且它们都是接壤的邻国,相互渗透它们之间没有政治愤怒,没有边境问题,在统治和权利上没有相互对立英国事实上是一个岛国,是一个海上国家,其贸易是与市场供应线非常不同的非常遥远的国家相联系。” 参考李士安、刘丽云等:欧洲一体化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P1381969年12月,欧共体在海牙召开的首脑会议上确定“完善、深化、扩大”的一体化战略。所谓“完善”,是指巩固和完善关税同盟,“深化”是要求在货币与外交政策方面开展一体化合作,“扩大”是通过英国等四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1970年10月,受欧共体理事会委托,

11、皮尔瑞魏尔纳(Werner) 时任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领导的一个委员会,提交了魏尔纳计划 该计划全称为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亦称为“魏尔纳报告”(Werner Report)。,该计划建议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1973年1月1日,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欧共体,挪威由于未通过国内公民投票而未能加入,欧共体完成了第一次扩大。此后,希腊于1981年1月1日加入欧共体,1986年1月1日,西班牙与葡萄牙加入。至此,欧共体扩大为12国。三、欧洲货币体系:固定汇率制度货币一体化的准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石油冲击和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

12、致欧洲经济增长停滞,各国货币进入到浮动汇率的时代。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为了稳定货币,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EMS)被提上了日程。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其运行机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简称埃居)、汇率稳定和干预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埃居是由当时欧共体成员国的货币按照一定比重构成的篮子货币。成员国货币比重的构成由该国国民生产总值及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的份额确定。由于当时的西德是欧共体中

13、最大的经济体,其和周边国家的贸易也占主要的份额,这使得德国马克在汇率的决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调整汇率,欧洲货币体系规定,每五年对成员国货币的权重做一次修订。埃居对其他货币如美元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浮动状态。各成员国的货币与埃居挂钩确定一个中心汇率,然后通过中心汇率建立双边汇率的平价网体系(Grid Parity System)。参与国的汇率波动幅度围绕中心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各为2.25%,允许意大利有较宽的波动幅度为6%。中心汇率可以调整,但只有获得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变动,成员国不能采取单边汇率调整。这样,欧洲货币体系的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使得成员国之间形成了一个盯住埃居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的货币围绕着埃居,进而实际上围绕着德国马克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