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4494092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国 读 与革命书报告 专业:姓名: 学号:手机号:家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缔造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他继承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 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 和领袖”。国家与革命是一篇系统阐述国家与革命问题 的重要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最卓越的经典著作之 一。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历史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全面地总结了1848年至1917年这70多年来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在

2、总结工人运动的新 鲜经验的基础上,较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 本观点,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还针对当时 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阐明了将要诞生的新国家的 实质和特征。国家与革命是列宁于 1917年8月至 9月写成的,1918年5月出版。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 了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在本书中.列宁坚持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阐述了 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和职能。首先,列宁引用恩格斯的话指出“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

3、种力虽。 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 的形象和现实。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 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 调和的对立面而乂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 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 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虽 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 会中产生但乂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虽, 就是国家。”这一段话十分清楚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 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 的地方、时候和条

4、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 调和。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乂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 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特殊的武装队伍,常备军和警察成为了国家政权的主要强力工具;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保证了 这种统治阶级意志的实施;而具有特殊地位的官吏则是站在 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代表。为了维持庞大的武装队伍、官 僚机构的存在和运行,需要征收各种税费和发行国债,直接 吸吮广大白姓的膏脂,使公共权力得到财政上的支撑。 所以, 国家实质上是

5、一种系统的强制的暴力机关。是统治阶级手中的强力工具。如果不能清楚地解释国家的本质,那么暴力革命就无法找到它合 理的依据,人民也只能处在压迫剥削中而束手无策。而且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暴力革命之外很难成功地推翻另一 个政权。列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及时说明了什么是国 家,澄清了当社时存在的各种关于国家概念的错误认识,为 今后采用暴力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并且成功指导了俄国人民获得了十月革命胜利的革命果实。 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任务随后,在国家与革命第三章中,列宁重点阐述了无 产阶级在革命中如何对待国家的问题。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 用暴力打碎、摧毁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

6、产阶级专 政新国家的问题 列宁对为什么要打碎、怎样打碎旧国家机器,打碎以后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建立什么样的新国家,作了系统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 1848-1851年革命与1871年巴黎公社的 经验后得出科学结论:“过去一切革命都是使国家机器更加完备。而这个机器是必须打碎.必须摧毁的。”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 目的。”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 西,是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把官僚军事 国家机器打碎”这几个字,已经简要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关 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在对待国家方面的任务问题的主要教 训。正是因为全盘接受了

7、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而没有与无 产阶级相适应的国家机器,法国大革命才失败了。一方面,不管资产阶级采用何种所谓“民主”的制度,其本质都是对 本阶级的民主而对于广大的农民和无产阶级来说,这样的民 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列宁号召我们不要对资产阶级民主有任何的幻想。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乂确认,“打碎”国家机器是工人和农民双方的利益所 要求的,这个要求使他们联合起来,在他们面前提出了铲除“寄生物”、用一种新东西来代替的共同任务。然而,乂该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 列宁在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验时指出,公社用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可以实现更完全的民主:废除常备军,一切公职人员完全选举产

8、生并完全可以撤换。首先是军队的废除。镇压资产阶级及其反抗,仍然是必要的。这对公社尤其必要,公社失败的 原因之一就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坚决。但是实行镇压的机关 在这里已经是居民的多数。而不象过去奴隶制、农奴制、雇佣奴隶制时代那样总是 居民的少数。既然是人民这个大多数自己镇压他们的压迫者,实行镇压的“特殊力虽”也就不需要了,人民完全可 以自己来直接行使这些职能。其次,取消支付给官吏的一切办公费和一切金钱上的特权,把国家所有公职人员的 薪金减到“工人工资”的水平。这里恰巧最明显地表现出一 种转变:从资产阶级的民主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民主,从压迫 者的民主转变为被压迫阶级的民主,从国家这个对一定阶级 实行镇

9、压的“特殊力虽”转变为大多数人-工人和农民用共同 的力虽来镇压压迫者。并且,列宁进一步指出一切公职人员毫无例外地完全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撤换,把他们的 薪金减到普通的“工人工资”的水平,这些简单的和“不言 而喻”的民主措施使工人和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完全一致起 来,同时成为从资本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这些措施关 系到对社会进行的国家的即纯政治的改造,但是这些措施自 然只有同正在实行或正在准备实行的“剥夺剥夺者”联系起 来,也就是同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公有制联系起 来,才会显示出全部意义和作用。总之,无产阶级专政无疑是一种优越的体制。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和新型专

10、政(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的 国家政权。一方面,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之 后,首先就要大规模地扩大民主制度,使它第一次成为穷人 的、人民享受的民主,使广大劳动群众都能够平等地、普遍 地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不断 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条件。当社 会全体成员或者大多数成员自己学会了管理国家的时候,对 任何管理的需要就开始消失;民主愈完全,它成为多余的东 西的时候就愈接近;国家愈民主,国家就会愈迅速地开始消 亡。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还要对压迫者、剥削者、资本家实行强力镇压,粉碎他们的反抗,采取一系列剥夺自的措施把他们排在民主之外。列宁指出

11、:“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 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 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方面,毛泽东也将国家与革命的理论认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按 列宁国家理论建立了中国工农民主政权。并联合各民族、各 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仅用了三年时 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基础。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只有在这样的 政治体制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民主,更好地实现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在新世纪的征途上,邓小平反

12、复强调,依靠 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虽.巩固人民的政权,是 正义的事业。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依法治国之路;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政权的专政力虽不能削弱,还要加强。只有这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才能有坚强的保障,我 们才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篇二:国家 与革命读书笔记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列宁一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 的领袖,他写过很多著作被人们所熟读。笔者拜读了国家 与革命这本书,深刻感受到列宁的革命精神,为无产阶级 夺得政权以及

13、人类的解放所作出的努力。这本书的写作背 景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的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 学说的著作。十月革命也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工人阶级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困农民所共同完成的伟大 的社会主义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对农民和工人 越来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不公平,资产 阶级内部的黑暗与勾结.各种矛盾激增,推动了阶级斗争的 爆发,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变得 越发成熟。我们都知道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 此必须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国家问题,事实上有很多流派在 不同程度上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社会主义运动 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14、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随之诞生,比较系统的描述了马克思 主义对待国家问题的著作。掌握了该著作的写作背景才能够置身当时的社会环境去感知作者的写作情怀,通过理解 他的写作语言,方式与结构,才可以真正的体会作者的思想。 下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一、 对各部分的内容作出介绍,并探析各部分之间展开的逻辑跟据。这部著作除去初版序言和第二版序言, 共有六章,每个章节都紧密关联,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时,批判了沙文主义者、“考 茨基主义”以及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忽视与抹 杀,特别突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是革命的目的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

15、主义国家政权。第一章是阶级社会和国家。这部分内容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国 家学说的基本概念,谈到这个学说被人忽略忘记或者遭到机 会主义者的歪曲误解的各方面。书中引用了恩格斯在总结他 所做的历史的分析时的一段话,很清晰明了的表明马克思主 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及其意义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级矛 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笔者理解如果阶级的矛盾可以外 部条件可以解决,国家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只有当矛盾激化 到没有办法解决的程度,国家就油然产生,作为一种力把这种对立的不可调和 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 义开始受到来自两个主要方面的歪曲,即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认为国家是阶级调和的机关以及“

16、考茨基主义”对结论的抹 杀。随之列宁提到了国家的那个“力虽”,是从社会中产生但乂自居于社会之上的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拥有监狱 等的特殊武装队伍。但是,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他们居于社会之上?随着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国家是 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伴随来的是考茨基反动的再一次抹 杀。为了清楚的表明目前流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会主义 的把戏的本质,列宁讲到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无 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暴力革命,任何国家 的消亡都是通过“自行消亡”。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绝不是凭空猜想臆造的,这些学说都是经过对革命经验教训的 总结与革命实践证明的,不管如何的被歪曲都不能抹杀这些 学说的科学性,在 18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