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92404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死者安息之道-坟墓,这与古代流行的祖先崇拜及有申论思想有关。古人普遍相信人的死亡只是肉体消失,而灵魂是永存不灭的。但灵魂也需要一个安息的场所,否则便成为所谓的“孤魂野鬼”。所以在古人眼里,给自己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安葬,是一个人生前就必须操心的事情。,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及陵墓类型,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由此

2、陵墓景观可分为: 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是由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生前的居住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地上部分: 春秋战国时: 冢墓普遍,墓的称谓有墓 丘 陵 ; 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墓,大祟坟台。 汉: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汉文帝灞陵,依山为陵,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唐太宗:因山为陵,以九峻山为坟,茔地高踞山际。 明孝陵:有所创新,地下建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用墙垣包绕, 称为宝城,南侧建方城明楼。 至此,地面陵体完成由方形土台

3、 土山 圆形人工构筑物的转变。,地下部分: 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共墓地(氏族人生前死后都在一起)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历代陵墓特点,(1)秦汉时期 秦始皇陵:三层方形夯土台累叠

4、而成(封土)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 (2)汉陵 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方上”) 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 陵城周以城垣,驻兵 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 地面存方上、四面周垣,设门阙、 陵区植树 (3)唐代, 利用天然山地,因山为穴。大多不用秦汉人工夯筑封土 的方法 继承了北朝沿神道设阙、石人、石马、石狮、华表等 陵区植柏树,文献称为“柏城”。用松柏作为纪念祭祀 场所 绿化树种,见于文字制度则始于唐代 沿袭汉朝的格局,兆域(陵区)严整的规划。以砖砌 成多个隔间的墓室 (4)宋朝 唐朝诸陵的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和种类相差很 大,宋陵则比较整齐划一,形制基本一致,尺度 与石像生的数

5、目, 诸陵也出入不多;宋陵规模 较唐陵小,明显根据风水观念来选择地形。,(5)明清:宝城宝顶,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 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称“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地宫,除唐朝是直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营造外,其他都是用砖石发券垒建。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筑大型墓室。,陵墓木椁示意图,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2020/9/9,11,茂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

6、一座。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 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建陵于此,故称茂陵。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博物馆环境优美,景观迷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唐乾陵,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

7、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2020/9/9,13,北宋陵,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

8、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明十三陵,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 十三陵从建成到现在已有四、五百年了,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而且建筑雄伟

9、,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盛京三陵,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称东北三陵,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 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公里处,占地近 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座(组)。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 最大, 结构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 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万多平方米,但列三 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 坐落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公里处的永陵镇。,福陵,昭陵,永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

10、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清西陵,历史上也有个别朝代的帝王们对陵墓并不奢求,那就是元朝。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不管如何“汉化”,毕竟与中原文化还有隔阂,而且他们吸收了前朝皇帝陵墓“几经变乱,多遭发掘,形体暴露,甚至坟土未干,其坟墓已空”的教训,转而采取了保密的土葬方式,使后人无法发现其陵所在。据叶子剞草木子一书记载元朝皇帝死后不用棺椁,也没有殉葬器,只有用“枕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体形大小合为棺,置体其中”。在下葬前,将一头吃奶的小骆驼宰杀殉葬,到了祭祀的时候由被宰小骆驼的母亲引导前往,当它发现其子殉葬地而徘徊悲鸣时,便认出了元帝的葬地,便于后人祭祀。但久而久之,祭祀中断,在茫茫荒漠上,陵地再也无法辨认,后世就很难发现其踪迹了,这也正是如今元代皇陵十分少见的原因。在保护自己陵墓的方面,元朝皇帝可说是最明智的。这种墓葬制度,比起靡费巨大人力、财力营建皇陵,无疑是一个大的进步。,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