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468321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2,原始农业的发展,采集 狩猎,栽培农作物 和饲养动物,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原始农业,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3,1、中国农业的起源:,一、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20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 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shu)。,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

2、前时期,4,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黍(shu),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5,阅读P8-10正文。,(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南北方(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由 “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2、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兴起地区:,(2)原始农业发展变化:,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6,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记忆: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第2

3、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7,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8,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9 页,【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石器经过磨制,属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 (距今300万年-1万年) 标志: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距今1万年-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4、标志:磨制石器,氏族:产生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 发展 新时期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原始居民,约6000年,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彩陶、 纺织、 制衣,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粟,约7000年,长江流域 干栏式,陶器 玉器 乐器 使用天然漆,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磨制石器、骨耜、水稻,1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干栏式房屋,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江浙地区地势低,潮湿温热,既可防蛇虫猛兽

5、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12,河姆渡人,水井,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先民们已掌握凿井技术,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可以在远离河流、湖泊的地方定居,用水方便,13,河姆渡人,出土植物之稻谷,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作物,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我国已种植水稻, 且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14,珠海市第十一中学,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骨耜,耒耜li s,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有耒(li 杈)、

6、耜(s 铲)、锄等,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于装配把柄。,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生产工具是 磨制石器和骨耜,15,河姆渡人,动物饲养,河姆渡出土狗骨,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猪纹,反映了养猪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除此之外,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主要是一种辅助作用。,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16,玉璜,玉玦,骨哨,玉器和原始乐器 也属于原始 手工业的范畴,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17,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河姆渡人,此蝶形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象牙工艺水准,更

7、为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旷世珍宝。,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雕刻,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象牙和兽骨 制成的艺术品,18,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天然漆,河姆渡出土“朱漆碗”,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它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19,半坡,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半坡人,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半坡原始居民,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8、史前时期,20,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原始居民,约6000年,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彩陶、 纺织、 制衣,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磨制石器、粟,约7000年,长江流域 干栏式,陶器 玉器 乐器 使用天然漆,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磨制石器、水稻,2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为何修建这种房屋?,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因: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22,半坡遗址骨铲,半坡遗址角锥,农业生产,半坡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原始居民 使用磨制石器和

9、 骨器、角器进行生产。,23,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粟(谷子)性喜高温,耐旱,半坡人,作物,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植粟的国家。,24,半坡原始居民 还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25,骨制鱼钩、鱼叉,石网坠,渔猎,半坡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打猎捕鱼,26,半坡人制作的陶器,半坡人,陶器,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已制造彩陶, 并且出现了文字雏形,人面鱼纹陶盆,27,陶纺轮,将纤维捻合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用以下坠转动的重物称为纺轮,半坡人,骨针、骨梭,猜一

10、猜它是做什么的呢?如何使用呢?,纺织,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已经会纺线、 织布和制衣。,28,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原始居民,约6000年,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彩陶、 纺织、 制衣,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磨制石器、粟,约7000年,长江流域 干栏式,陶器 玉器 乐器 使用天然漆,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磨制石器、水稻,对比这两个地区的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你能那些异同点?从生活的区域、使用的工具、住处、种植物等思考,29,小组讨论,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异同点?,相似点:,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耕业出现。 2、会建造

11、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3、会饲养家畜。 4、会制造陶器。,不同点:,1、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2、两者的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从生活的区域、使用的工具、住处、种植物等思考),30,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课堂小结,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li s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31,【2013年中考】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

12、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2016年中考】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链接中考,C,C,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32,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链接中考,【2010年中考】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B,【珠海期末统考】周易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

13、人易之以官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你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下列哪种样式的房子里吗?( ) A B C D,A,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33,34,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尖底瓶,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 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 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 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 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 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 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 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 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 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35,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2

14、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36,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定居生活。,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制作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制陶、学会养猪,属于原始手工业、畜牧业,制作简单的乐器,碳化 稻谷,木构水井,干栏式房屋,石刀 骨耜,猪纹陶钵,骨 哨 sho,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37,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38,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半地穴式房屋,石斧,粟、菜籽、猪骨骸,人面鱼纹彩陶盆,陶埙,纺轮 骨锥,定居生活,制作磨制石器。 处于“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 饲养家畜,制造彩陶,属于原始手工业。,制作乐器,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属于原始纺织业,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39,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磨制石器,骨耜,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猪、狗、水牛),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雕刻,天然漆,定居,住干栏式房屋,9/9/2020,40,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粟(世界上最早种植),猪狗等动物,彩陶、纺轮纺织制衣,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三、半坡的原始农耕,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