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45536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课时训练 苏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9.38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1. (2010上海生物,14)如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2 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 000米处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3 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海拔4 000米处, 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的多样性2. 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磷元素的曲线。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

2、低于Kb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的是 ()3. 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虽然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但杀虫效果好,所以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化学防治往往会引起害虫再度爆发,因为杀虫剂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而且经过选择作用,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A. B. C. D.4.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见下表:实验材料生物数量(个/

3、mL)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枯草杆菌1801601401601801601405060大草履虫6070806050402010双小核草履虫2040608010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B.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 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C.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5.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4、A.原生演替B.先是原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原生演替6.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7.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C.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不强D.该群落形

5、成过程为原生演替,先驱多为地衣8.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9. 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招潮蟹类厚蟹类

6、沙蚕类泥螺类类蛤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 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10.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朱雀桥边野草花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1.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

7、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1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原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13. 2008年秋季的“蛆虫柑橘事件”给果农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柑橘大实蝇的成虫产卵于果实的皮下,其小幼虫(俗称蛆)在果实里潜食,蛀食果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大实蝇的小幼虫与柑橘之间是寄生关系B.可将虫害区的柑橘深埋、消毒做无公害化处理,防止扩散危害C.可考虑引入大实蝇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D.在生态系统的

8、成分中,大实蝇的小幼虫属于分解者1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15.甲、乙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B.甲种群的竞争能力始终强于乙C.在a点时,甲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乙种群的竞争能力增加D.b点时,乙种群消失,因此甲种群的环境阻力为零16. (2010课标全国卷,31)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

9、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个。17. (201

10、0重庆理综,31)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答案1.A 2. D 3. D 4. B 5. C 6. A 7. C 8. C 9. A 10. A 11. C 12. D 13. D 14. A 15. A 16.(1)竞争(2)ca(3)降低(或快速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低(5)40017. (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2)D和E水平B和F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