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4499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考复习专题五:句子排序与衔接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句子排序与衔接,方法讲解,【题型概说】 纵观中考,句子排序和衔接考查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写题。 1.选择题:要求把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打乱顺序的一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序,然后挑选出正确的一项;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为上下文衔接选择恰当的句子。 2.填写题: 要求考生根据前后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以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让考生自主排序。,方法讲解,【解题技巧】 1.解题原则:初读,判断句子大意。拿到一个句子时,不要急于下笔标序号。先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熟悉段落主要写什么内容。 复读,明确先后次序。一般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事情发展

2、顺序、总分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仔细寻找句子中相关词语来确定顺序。 如没有关键性词,就要更加仔细阅读,弄清发展变化顺序,推敲句首、句尾,找出联系,使句子能合理衔接。,2.解题方法: (1)把握结构:首先应从大的方面把握内部层次关系(整体句子间的关系有总分总、总分、分总和并列、层进、顺接等),并据之进行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局部句子间的关系有转折、因果、条件和大小、轻重、快慢、多寡等)进行细排。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2)理清顺序:用来设置排序题的语段,在行文时都有一定顺序。记叙文的记事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说明文语段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议论

3、文一般按逻辑思维顺序。可按照这些顺序,由浅入深思考,从而顺利将语句串联起来。,(3)分析语境:描写抒情类的题干材料,要仔细分析语段中的语境,把握语段中景物、色彩、气氛、写法等特点,考虑前后语境是否和谐,格调是否一致。如景物描写,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描绘,有明朗灰暗的区别;气氛渲染,有热烈凄凉的差异;情感抒发,有爱憎褒贬之分。,(4)寻找词语:一些语段,上句句尾和下句句首有关键性词语相承接,依据它们能迅速确定句子的前后顺序。这些相互承接的词语,一类是关联词语,表明句子间的关系;一类是表示承接关系的指示代词、序数词;还有一类是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现在”“

4、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5)明确话题: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来安排的。答题时,可依据中心话题,通过总领句、过渡句、观点句、总结句等找出与中心话题相关的中心句,整个语段的排序就比较清晰了。中心句一般在句首,也有的在句尾,首句和尾句确定后,再按照语句特点和逻辑关系对其他句子进行排序。,3. 注意事项: (1)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相同,只是顺序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2)句子的排序连贯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有些同学平时说话和写作的语言本来就不规范,逻

5、辑不严谨,因此做语言衔接题不能光凭语感。,例题解析,【例题1】(2014,白银)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的 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 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那么,他的人生轨迹 不会美好。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 B. C. D.,【解析】通读文段,这三句话是总分的结构,第一句话是总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概述“人生像一次旅行”,句紧承开头,旅途中会经历

6、不同的风景,完成这一比喻,因此空格中的第一句话应为第句;后面两句话分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消极悲观型,所以是一起的;积极乐观型,所以是一起的。最后再细排,两种态度谁先谁后,两句话都是由“如果”一词领起,句前面有个“而”字,明显与前一“如果”形成转折,所以句肯定在句的后面,这样空白处的顺序就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例题2】(2014,黄冈)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

7、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B.C. D.,【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首先通读全段,很明显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根据标点符号及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来判断,它的位置应该在段尾起总结归纳的作用,所以可以将A.B.两项排除了;剩下的部分照应中心句中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所以句在前,句在后,按照逻辑认识,应先介绍葫芦是什么,再介绍葫芦的特点,所以句应在空白处的首句,空白处的顺序应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例题3】 (2014,重庆A卷)“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快乐的种子。”该句放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B)既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切肤之痛的苦恼,也就没有人能指责我们的独自快乐。(C)我们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善待周围的世界。(D)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德行。,【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通读全段,可看出这个段落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后半部分讲快乐是可以传递的,是一种德行,而题干中的句子恰好是连接前后两部分意思的一个过渡句,我们在答题时只需要找出前后部分的分界点就可以,因此答案就是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