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44262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 专题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江苏专用)(人教版)(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3.人脑的高级功能(A)。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B)。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双向,单向传递,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级,反馈,微量和高效,体液,靶器官、靶细胞,1.(2013全国卷,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考点一神经调节,典例引领,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

2、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是通过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来完成,C项错误;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项正确。 答案C,2.(2014江苏卷,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

3、很弱,则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B正确;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到达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D错误。 答案B,3.(2012全国新课标卷,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

4、分,a是_,b是_,c是_,d是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题型多样,内容灵活丰富,涉及反射类型与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神经调节动物生理实验等,题目难度相对较高。,1.高考常考的与兴奋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 (1)静息电位时: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协助扩散,

5、且膜外Na越多,动作电位峰值越高。 (3)恢复静息状态离子分布时Na外流和K内流: 。 (4)神经递质的释放:。 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的产生机制 N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K外流,Na内流,主动运输,胞吐,(2)兴奋的传导: 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膜内:兴奋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特点:可双向传导(但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3)兴奋的传递 特点:单向传递。 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与神经递质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

6、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等。,(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015山东卷,4C)() (2)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11A)() (3)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5)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错混诊断,(6)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 (7)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

7、话(2011海南,9C)() 答案(1)(2)(3)(4)(5)(6)(7) 提示(1)与静息电位时相比,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因Na更多进入膜内而降低。(3)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方可完成反射。,题组1反射与反射弧,1.(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

8、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答案C,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刺激或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B.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 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解析据图可判断,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反射的发生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刺激或虽然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A正确。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否则会发生调节上的紊乱,B正确。传入神经只与伸肌相连,所以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

9、中,C正确。图中的神经中枢存在于脊髓中,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所以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D错误。 答案D,1.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 )传到突触后膜( )。,2.“反射”完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1)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的完成路径为“完整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任一部分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 (2)必须具备“适宜的”刺激 刺激“种类”需适宜。 刺激

10、“强度”需适宜。,题组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2015江苏卷,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解析A项对,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细胞质基质)内其他酶系所破坏;B项对,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

11、项对,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Na或Cl的通透性;D项错,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Na内流,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Cl内流。 答案D,2.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的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 解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单向的,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而不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 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A,

12、3.(2012江苏单科,29)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

13、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 _,从而干扰测试结果。,解析此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稳态等知识。(1)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下降至较低水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稳态的结果。(2)饮酒后,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这说明乙醇可能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对视觉信号作出初步反应的低级中枢位于

14、脊髓,作出复杂分析、判断和进一步反应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这是饮酒后机体反应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5)本实验研究的是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是测量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所用时间的长短,因此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的人才能作为测试对象。另外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不宜作为受试者。 答案(1)稳态(2)延长(3)大脑皮层和脊髓(4)突触 (5)反射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 (1)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

15、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一种递质只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受体只分布在突触后膜上。 (3)递质可划分为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与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前者可导致突触后膜兴奋,实现由“外正内负外负内正”的转化,后者则可导致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3.用电流计验证兴奋的单向和双向传导 (1)验证

1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题组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2014安徽卷,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与,故A错。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完整的反射活动,故B错。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突触联系,可形成条件反射,故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