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42478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健康.(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心理健康,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所谓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一、科学的健康观念,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一个人的认知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二、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偷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2)轻度失调心理。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表

3、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二、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三)能与他入建立和谐的关系 (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EQ) (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三、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4、,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2008.4)1.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20%归属于智商,80%归属于情商。情商应归属于心理健康标准中的哪个方面?( ) A.悦纳自己B.人际关系和谐C,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D.适应环境好 (2008.7简答)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2009.4,2007.7,2006.7简答)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的概念 压力(Stress)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Hans Selye)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

5、化所组成的。 (二)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 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等) 2.心理性压力源(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情境与事件:灾害、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迁移、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压力及其来源,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

6、泌减少、出汗等。 (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 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二、压力的身心反应,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影响压力的因素 1.经验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A型性格) 5.环境,三、压力的影晌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二)处理压力的方法 1.不良的应对方法 依赖药物。 酗酒抽烟。 2.正确的应对方法(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

7、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三、压力的影晌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真题,(2007.7)与心脏病发作有密切关系的是( )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2007.4)18.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2006.7)17.出国留学,缺乏对环境改变所应有的心理准备,难以适应异国文化背景,这种压力来自于() A.社

8、会性压力源B.躯体性压力源C.文化性压力源D.心理性压力源(2006.4简答)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 (2009.7简答)正确应对压力的策略有哪些?,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一、挫折的概念,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外在因素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意外事件、社会动乱等。,二、挫折的产生原因,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一)攻击行为(“踢猫效应”) (二)冷漠 (三)幻想 (四)心理防

9、御机制 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常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抑制、否认、转移、退行、投射、补偿、合理化、反向、文饰等,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三、挫折后的反应,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1)否认: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如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没有科学根据,依然我行我素。 (2)幻想:指通过想像中的成就去满足受到挫折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如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

10、获得心理满足。 (3)压抑:指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如某学生因一时糊涂,偷拿同学的钱物,事后羞愧难当,又没勇气承认,拼命想把这件事忘掉。但以后每遇到同学丢东西,就怕被怀疑,以至发展到怕见同学,这种失常行为的根源就是过分压抑的结果。 (4)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如一位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本来很喜欢班里的同学,但他们恨我,所以我才无法喜欢他们,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孤立。 (5)反向:指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11、,三、挫折后的反应,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6)转移:指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如受了老师的批评或家长的指责后,把怒气发泄到同学身上,对同学发火、扔东西。 (7)退行:指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如考试不及格就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或者不吃饭,与自己赌气。 (8)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可爱。 (9) 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如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或因有其他特长,而使自己能够得到满足。 (10

12、)升华: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如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三、挫折后的反应,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 (此事不该发生、以偏概全、无限夸大后果) (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四、挫折的应对策略,(2009.7)17.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 (2008.7)17.“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A,

13、反向B.否认C,文饰D.压抑 (2008.7)18.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是() A.幻想B.升华C.投射D.退行 (2007.4)16.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反向B.投射C.转移D.退行 (2006.7)18.突然遭遇亲人亡故的个体,初期的反应可能是“这不是真的”。这是哪种自我防御方式的表现?() A.否认B.幻想C.升华D.投射 (2006.4)7.身体残疾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事业的成功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人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反向B,转移C.补偿D.文饰 (2008.4,2007.7,2006.7名词

14、)挫折 (2007.4 论述)33.试述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0分),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一、焦虑的概念,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一)广泛性焦虑障碍 有广泛性焦虑障碍体验的人持续感到害怕,但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这种无来由的恐惧症状可以持续几个月或更长。 (二)恐慌障碍 有恐慌障碍的人,则会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这种焦虑可能只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持续几小时或几天,而后会消失,却又会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 (三)恐惧症 对一

15、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如对蜘蛛、不洁物或高处的恐惧。 如:1.广场恐惧症;2.社会恐惧症;3.特殊恐惧症 (四)强迫症 (五)创伤后应激症,二、焦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一)认清焦虑状况 (身体、思维、心理) (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不回避 2.正面迎战 3.做记录 4.使用应对策略后的焦虑等级评定 (三)学会放松自己 (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五)进行理性思考 (六)接受专业治疗,三、焦虑的应对策略,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一)认清焦虑状况 (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不回避 2.正面迎战 3.做记录 4.使用应对策略后的焦虑等级评定 (三)学会放松自己 (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五)进行理性思考 (六)接受专业治疗,三、焦虑的应对策略,(2009.7名词)焦虑障碍 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03年10月考题),考点小结 1、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2、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3、压力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 4、处理压力的正确应对方法 5、挫折的概念以及挫折后的反应 6、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 7、挫折应对策略 8、焦虑的应对策略,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