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44442155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中外历史演进中的“转变新”(明清部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整合:中外历史演进过程的转变新(明清部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时代变迁、朝代更替、制度嬗变与创新等一系列的因素推动,中外各时期的历史演进呈现出“转变新”的特征。恰恰,近几年高考历史命题规制和模拟题预测通常将“历史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阶段的某一角度变化”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察学生历史必备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纵向联系的思维品质。基于此,本人尝试梳理中外各重要时期的历史演进,试图整合出“转变新”的历史知识体系和高考命题立意走向,希望能为学生高考复习提供新的视角。明清部分明清时期的转变新1、中枢机构的演变:中枢决策机制丞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新设中央秘书机构(内阁、军机处)且进行调整,始终不是

2、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和腐朽,落伍于世界潮流。例题1、(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2014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3、(2014海南高考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

3、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4、(2019福建莆田二模27)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这反映了明朝A君主权力受到制约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C宦官权力失去控制D君主集权得到加强2、地方制度的演变:明朝初年,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行政效率低下;到明朝中期以后,新设立督抚制度,属于中央派出机构,位于三司之上,有利于地方提高行政效率。西南地区由土司制度(当地民族首领担任

4、地方长官)到清雍正时期,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推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例题1、(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宜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A扩大了地方权力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

5、集权 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3、选官制度的僵化:科举制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形式,选官制度走向僵化。例题1、(2019陕西宝鸡二模27)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禁止阅读的“闲书”。这说明当时A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B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C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D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4、经济发展的新现象:社会经济领域出现新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仍旧占据压倒性的主导地位,阻碍着中国的社会转型。(1)农业:新航路开辟后,新的高产农作物输入中国并推广种植;江南地区农业种植经营结构变动,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6、;开垦荒地,粮食耕种面积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手工业:江南地区一些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芽)。(3)商业: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跨区域的长途贩运兴盛;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货币化。例题:1、(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2017海南高考6

7、)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3、(2013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

8、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6、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

9、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7、(2014海南卷)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8、(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27)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

10、的发展 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9、(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27)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拉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这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高”政策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转变C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10、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11、 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5、赋税制度的演变: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明张居正一条鞭法:(纳银代役减轻农民负担,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为其他行业提供劳动力;赋役征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清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增加税收,进一步放松对人身控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例题:1、(2019广东汕头二模27)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

12、后期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6、科技发展的演变: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氛围;西学东渐的出现,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开阔了一些开明的士大夫的视野。例题:1、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2、(2019四川德阳三模27)中

13、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 等。这一情况的出现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7、儒学的新发展(反思批判):明清之际的批判性儒学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批判传统理学的空谈和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具有早期启蒙色彩。但是,未能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推动社会转型,未能成为时代主流思想。例题:1、(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

14、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8、文学体裁的演变:由于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呈现市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向。(明清小说)例题1、(2013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