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43637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最新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第一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第五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二、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3、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归宿,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上 广义上,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含义、表现,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一节: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

2、、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由此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由此区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一、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及其意义,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第一,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构成了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四、社会生

3、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定义: 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五、六组定义,联系、发展、矛盾、度、肯定和否定、辩证的否定,六、四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狼孩的事例)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功能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七、意识问题,第一讲:认识的本质 第二讲:认识的辩

4、证过程 第三讲:真理的属性及其检验标准,第二章:认识的规律,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作用。 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2、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定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的反映。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

5、质、内部联系的反映。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4、认识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实践认识实践 区分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5、真理的四个属性及其检验标准: 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价值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评价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二节: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步性、不平衡性、能动的反作用(突出表现),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由此开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三、国家问题

6、1、国家的本质 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 2、国家的职能 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六、科学技术问题 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方面 2、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

7、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商品的二因素 1、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定义 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定义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三、价值量 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与不足,五、价值形式与货币的产生 1、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2、货币的本质、职能 六、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七、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劳动力的价值的构成部分(三个)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8、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定义 2、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九、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区分,十、资本的积累、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2、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3、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十一、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工资的定义 2、工资由工人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出来 3、工资的形式,十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 2、生产过剩 3、资本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五章,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两个阶段 2、垄断的定义 3、金融资本 4、金融寡头,第六章,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六个方面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三个方面 2、根本特征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