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435093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8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58编号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 二、古今异义词二、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古:离开; 今

2、: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 (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2 (二)动词的活用(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若不阙秦(使

3、动用法,使削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 (三)形容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 (四)数词活用(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一)重要实词: 1.肆 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 筵肆设席 (陈设,动词)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作坊,名词) 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

4、阅所卖书 (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 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 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3 2.鄙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 )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看不起,轻视。 ) 鄙人(谦称) 3.许 3.许 准许 (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

5、边的高建筑物。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 qu 城楼 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 qu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 qu,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qu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 ju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 5.微微 细小,轻微(同现义) 衰败 (国势衰微) 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 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4 6.敝敝 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成语“敝帚自珍”) 谦词 敝人 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衰败 民生凋敝 (二)重要虚词(二)重要虚词 1.以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介词)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来,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来,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而 今急 而 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 而 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 而 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朝济 而 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 3

7、.焉焉 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 (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之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5 夫晋,何厌之

8、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一、通假字 1秦王必 说 见臣(通“悦”,高兴 yu) 2日 以 尽矣(通“已”,已经) 3而燕国见 陵 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4今日往而不 反 者(通“返”,回来) 5请辞 决 矣(通“诀”,诀别) 6燕王诚 振 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7图穷而匕首 见 (通“现”,显露出来) 8秦王 还 柱而走(通“环”,绕) 9 卒 起不意(通“猝”,突然) 二、文言实词二、文言实词 1今行 而 无 信 ,则秦未可 亲 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 遇 将军,可谓 深 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 解 燕

9、国之 患 (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 敢 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动词,回来) 6秦王 复 击轲, 被 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 币 物(名词,礼品、钱物) 8乃骇而 图 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 室 (名词,剑鞘) 10非有 诏 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 略 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 封 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发尽 上 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 踞 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 旦 暮

10、 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很快) 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6 2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前为(之)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 前 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 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二)动词的活用 使 使 以 闻 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 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 亲 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

11、形容词的意动形容词的意动 太子 迟 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群臣 怪 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 以 己之私,而伤 长者 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 有意 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 遇 将军,可谓 深 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7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

12、之 利 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 购 之 金 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 币 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12樊於期 偏袒 扼腕 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 诸 郎中 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

13、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 提(d) 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五、成语典故五、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

14、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 zh。 高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8 六、一词多义六、一词多义 (一)实词(一)实词 1亲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 亲 也 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 亲 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 亲 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我有 亲 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2深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 矣 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 深 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夜 深 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 深 千尺 名词, 形容词,深度。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深 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 3解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