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43154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里竹海观音洞景区道路改线(算账坪至观音洞)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S-1 第15页 共15页1 原有公路现状本项目沿线经过屏锦镇竹海村、竹山镇正直社区。旧路情况如下表:表1-0-1原有道路路面宽度一览表序号起讫桩号长度(km)路面类型路基宽度(m)备注1主线2K0+000至K0+0950.095沥青混凝土63K0+095至K3+3453.250水泥混凝土34K3+345至K4+5471.202泥结碎石3至55支线6K0+000至K0+347.8260.348泥结碎石3至5原有公路为农村道路,主线K0+000至K0+095既有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宽约5.0m;K0+095至K3+3

2、45既有路面结构为20cm厚混凝土,路面宽约3.0m,现状道路原水泥砼面板已全部破损;K3+345至K4+574原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度为3至5米;原路面宽度较窄错车不变,且原道路线性较差,最小转弯半径约10m,最大纵坡18%。支线道路K0+000至K0+347.826原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度为3至5米。 图2-1-1原有道路现状照片 2 路基设计2.1 一般路基设计2.1.1 设计原则本项目地质、地形、气候、气象条件等较为简单,路基设计时根据道路等级、技术标准、使用要求和沿线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筑路材料等条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路基设计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 路基工程设

3、计坚持“绿色、环保”,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路基病害和保护路基的稳定。(2) 因本项目为旅游景区道路,应业主要求尽量减少挖填方,在平纵设计时仅针对原最大纵坡调整至12%以下,最小转弯半径调整至15米以上,其余路段尽量左右加宽即可。(3)以“路基稳定”为原则,重视生态保护、避免高填、深挖,加强植被恢复,减少对欠稳定边坡及环境的破坏。(4)结合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路基及排水防护进行综合设计;对于不良地质路段,树立“长期养护、动态设计、逐步改善”的观念,结合竣工

4、后期营运情况,防治路基病害。(5)路基材料尽量考虑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取弃土设计本着保护村庄及农田、水利的原则,并注意结合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恢复。2.1.2 路基横断面布置及超高过渡方式:(1)双车道路基宽度7.5米,行车道为23.25米,土路肩20.5米;路拱横坡为2%。(2)路线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标高。(3)路基超高过渡方式:四级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150米时设置超高,左右路幅(含行车道及路肩)分别绕设计线旋转超高,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100,超高旋转轴与路线设计高的位置一致。 (5)平曲线半径250m时,采用1类加宽值,加宽过渡方式采用线形过渡。2.1.3 公路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

5、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1m为公路用地范围。2.1.4 填方路基1. 路基填料本标段沿线路基以挖方为主,填方量相对较少。沿线路基填料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均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可采取晾晒或掺灰等技术措施处治后再填筑。填料的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表2-1-0路基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标准填挖类型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零填及挖方上路床00.3610下路床0.30.8410填方上路床00.3610下路床0.30.8410上路堤0.81.

6、5315下路堤1.5215涵洞台背和挡墙墙背填料,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砂砾填筑。浸水部分的路堤选用碎石土、砂砾或其它透水性材料进行填筑。土方路堤,分层压实的最大松铺厚度按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经试验确定,但不宜超过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路堤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易风化岩石及软质岩石用作填料时,应按土质路堤填筑。采用粗粒土(填石)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压实厚度的2/3。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用于护坡的不应小于30Mpa)。土石路堤所采用的天然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

7、,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超过的应打碎。2. 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基压实标准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表3.2.3及3.3.4要求。表2-1-2路基压实度标准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路基压实度(%)备注上路床00.395下路床0.30.895上路堤0.81.594下路堤1.592路基的填方首先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I类土除外)。路堤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当边坡高度H20米时,边坡坡度为1:1.5;在边坡高度10米处设置2米宽的边坡平台,并设2%4%向外倾斜的缓坡。路线通过沟谷底部、冲田、水塘时,在填

8、筑路堤前应开挖纵、横排水沟排水,疏干、凉晒表土,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淤泥。斜坡地段,当地表横坡陡于1:5时,应清除表土,并在基地开挖23米宽台阶,设置盲沟或涵洞排除地下泉水和地表水,以保证填料和地基结合紧密,以利填方稳定。路基填料的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必须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B30-2015)表3.2.3及3.3.4中的要求。对于较大粒径的填料必须采用较为大型的压实机具,通过碾压试验证明可行,并确定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后,方可采用,否则较大的石料必须改小才可作填料。对于桥台,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台背(墙背)填料应优先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回填由近至远应分

9、别采用人工夯实,小型至中型和大型压实机具作业,既不能对构造物产生不利影响,又必须达到压实度不小于94%的设计要求。2.1.5 挖方路基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岩土种类边坡高度(米)2020一般土1:0.751:1.25土(密实)、全风化页岩、泥岩1:0.51:0.751:0.751:1.25强风化灰岩或砂岩1:0.31:0.751:0.51:1中弱风化灰岩或砂岩1:0.11:0.31:0.251:0.5沿挖方边坡高度每隔10米设置一道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2米。2.1.6软弱路基处治现状道路两侧以山体为主,部分路段两侧为庄稼地,因本项目无地勘资料,如路基开挖后出现膨胀

10、土、淤泥应采用页岩、硬土换填,工程量按实际收方计。2.2 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路基防护工程视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填挖高度对路基稳定的影响,进行防护工程设计。在地面横坡很陡无法填筑较高路堤的局部路段,因地制宜的设置路肩墙;在地面横坡较陡的填方边坡(H2m)无法与地面线相交或延伸很远的路段,设置护肩;在路基填方坡脚伸出较远后有可能不稳固的路段,例如地质情况变化、坡脚地面突然变陡、坡脚位于受雨天径流冲刷的坳沟内等,视情况设置护脚;对土质松散的路堑边坡,适当设置路堑墙进行防护。2.2.1 普通挡土墙普通挡土墙应埋入土层不小于1.5m,软质岩地基上不小于1m,硬质岩地基上不小于0.5m。挡土

11、墙采用M10浆砌片石及C20砼砌筑(具体参照S-15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挡墙按10m一段分段施工,在截面突变处(或地质变化处)设置伸缩缝。2.2.2 护肩及护脚在横坡较陡处的路基边缘设置护肩墙以加固路基并收缩坡脚。护肩与路肩挡土墙相接时,护肩面坡应与挡墙面坡一致。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坡脚护脚时,采用护脚墙以减少征地拆迁和对坡脚防护,避免雨水浸泡软化路基。 护肩、护脚基础应设在基岩或夯实的土基中,且地基承载力满足相关要求。2.2.3 护肩、护脚墙、挡墙开挖涉及基坑开挖过程必须采用分段跳槽施工,分段长度不大于10m,开挖过程加强基坑周边的截排水措施,截排水应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基

12、坑开挖应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做好施工组织安排,避免盲目开挖和雨天开挖,基坑开挖后,及时砌筑及时回填。若基坑开挖砌筑完成前,突遇降雨,需要对基坑进行覆盖,并做好周边临时排水工作,避免对基坑造成浸泡。基坑开挖弃土不得集中堆放在斜坡上,避免因局部加载造成斜坡失稳;基坑开挖过程必须做好相关监测,若基坑变形,应及时撤离施工人员,并回填基坑。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保证施工安全。2.3 取土、弃土设计、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2.3.1 取土、弃土设计全线挖方43620m3(天然方),填方22439m3(天然方),清除表土3530m3(天然方),共需弃方22112m3(天然方)。弃土场位于K2+680附

13、近。弃土场弃土完成后按要求进行复垦。2.3.2 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项目主线占用土地共94.8亩,其中旧路26.5亩,新增占地68.3亩;支线为利用旧路改造未计占地。公路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1米,无排水沟时为路堤坡脚以外1米;有截水沟时,为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以外1米;无截水沟时,为路堑坡顶以外1米。特殊路段按实际情况确定用地宽度。设计中采取的节约用地措施:填方路堤尽量采用挡土墙,减小征地范围,以节约用地。(1)本路在平面布线时统筹考虑了建设项目的合理用地、路线尽量绕避农田和人口密集区,以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减少房屋拆迁的影响,特别是学校、较大的居民区的拆迁等;在环境和技术条件可

14、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堤高度;对筑路材料的开采、运输路径、料场位置及取弃土位置作了合理的选择;全线路基设计时,挖方及傍山路堤迎水面均设置边沟,边沟水经涵洞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边沟及灌溉涵洞出口为水田时,则设置沉砂池,让水流沉淀泥砂后,漫入农田;在倾斜地表填筑路堤或路堤填筑较高时,为提高斜坡路堤的稳定性,采取设置坡脚挡墙等措施处理,以收缩路堤边坡坡脚,节约用地。(2)尽量利用I、类土(普土)作为绿化用土或弃土场表面绿化还耕,以减少弃土量、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3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说明路线所经过地区土地资源珍贵、排灌体系较为完善,在路基综合排水系统设计上,从保证路堤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边沟等,避免污水直接排入农田、河道而造成对当地水利资源的污染和危害。3.1 路基排水挖方路段,在两侧设置边沟,边沟沟底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相同。填方路段,路面水通过边坡漫流引入桥涵或天然沟渠,避免直接流进农田或鱼塘。路堑边沟均采用土质边沟,沟深0.6米,沟底宽0.4米,坡度1:0.5,尺寸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3.2 路面排水双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