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431421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2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39编号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1 第第 1 页页第第 2 页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的分封制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 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4影响: (1)积极:西周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消极: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西周的宗法制

2、二、西周的宗法制 1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目的:保证王权稳定,巩固西周统治。 3内容 :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他们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 位也由嫡长子。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因此由血缘 关系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样的宗法等级 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贵族的特权。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

3、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强化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分封制) 3.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商代:铜鼎和甲骨文)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 230 年-公元前 221 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 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 1、皇帝制度:1、皇帝制度:

4、 (1)皇帝称呼由来 :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使用“皇帝”称号, 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2)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确立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确立: (1)三公的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系统。 (2)九卿职责:了解即可。 (3)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4)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1)背景:秦统

5、一中国;吸取西周分封制弊端。 (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 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 。 (3)特点 :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 (4)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5)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诸侯国的

6、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 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建立起从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到地方(郡 县制)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标志着封建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 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三、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1)对秦的影响: 政治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政治的巩固和政局的 稳定。但是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思想文化上 :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如“焚书” 、 “坑儒”和“挟书律”

7、) ,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2)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君权与相权 1、西汉: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2 第第 3 页页第第 4 页页 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同进破格选用人才,设立“中朝” (“内朝” ) , 对抗“外朝” , “中朝”具有决策权。 (拓展:中朝: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 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外

8、朝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 外朝官组成的官僚机构。 ) 2、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1)职能 : 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 (2)作用: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加强了君权。 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3、宋朝:为分散相权,增设“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 管财政。 3、宋朝:为分散相权,增设“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 管财政。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进 1、西汉郡国并行制 (1)目的:巩固汉初的统治. (2)原因:错误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3)内容:西汉初

9、年,刘邦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 (4)影响:随着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强,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5)解决 : 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最终解决了地方分裂势力。 2、元代行省制度行省制度 (1)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2)内容 :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 路、府、州、 县。 (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 以控制。 (

10、4)意义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 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1)世官制:时间:先秦时期 范围: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属于贵族政治。 (2)察举制: 时间:汉代 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 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 ) (依据:品德和才学) 评价:虽然相对世官制有进步,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 和程序来看,

11、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 民意无从体现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时间:魏晋南北朝。含义:由世家大族担任的中正官分九等评 定人才(依据:门第) 。 (4)科举制: 选拔人才方式:考试(依据:考试成绩) 。 过程:形成于隋朝。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完善于唐朝。 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 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 创造意识的人。 【知识拓展】【知

12、识拓展】 1、 从汉朝到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 (1)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史实:汉武帝设立“中朝” ,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 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日益加强。 史实 : 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 ;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 13 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

13、 ;行省官 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 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 形式加以控制。 (3)此外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起了促进作 用。 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 (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2)影响:加强君主专制,但皇帝政务繁多。 2、设内阁 (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创立:明成祖永乐帝设立内阁。 (3)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无决策权) (4)评价: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

14、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3 第第 5 页页第第 6 页页 拓展:拓展: 1、1、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 【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 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资

15、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 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4、特点: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 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5、作用: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16、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2、消极:但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 原因之一。 3、控制了思想文化,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二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第一节、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进工业革命的进行, 西方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内部危机严重(为列强入侵提供可能性) 二、列强侵华过程二、列强侵华过程 战争国家时间条约战争对中国影响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英 1840-1842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第二次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片 战争 英、法 1856-1860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程度 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程度 加深。 甲午中日战 争 甲午中日战 争 日本 1894-1895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