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课件.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2987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儒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代儒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儒学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武帝,董仲舒,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在陕西临潼县西南,史记秦纪始皇三十五年,诸生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一、“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受到打击(秦),秦始皇,李 斯,一、“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受到打击(秦),(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辣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积极:维护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是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实质:文化专制政策,-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汉武帝,

2、董仲舒,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下马陵,古地名,在今西安市和平门附近,本西汉董仲舒墓,一说汉武帝游宜春苑,曾在此下马,故称下马陵;一说董的信徒过此皆下马,因以为名。俗称虾蟆陵。-辞海,“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不在六

3、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1、由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有什么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主张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是否有可行性,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4、,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像,(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 实施仁政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主张,1、“儒学独尊”,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5、”“天人感应”,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4、“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为人处事标准,天 = 君,忠君,君权 中央集权 统一,结论: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知识点拔,董仲舒的儒学思想,(3)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5)影响: 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董仲舒的新

6、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6)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7)结论: 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 更是时代的需要!,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发挥儒家仁政思想,表现,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尊儒,倡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汉代

7、讲学图,材料二:据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儒学地位的提高,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有30000多人。,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并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请思考太学的建立对儒学的影响?,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发挥儒家仁政思想,表现,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尊儒,倡儒,- 罢黜百

8、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影响,评价,史学界评价,思考,7、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讨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8、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

9、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排斥、打击,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尊崇,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目的,实质,作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被漠视,沉重打击,春秋战国,秦,汉,成为正统,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1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3“贤良之士”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务 4儒学经典成

10、为科举考试(隋唐)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儒学的兴起,知识点拔,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新儒学 思想,儒学成 为正统,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发挥“仁政”:限田、薄赋、省役。,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背景:在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及中 央集权需要加强。,汉武帝 尊儒 措施,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结果: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时间:汉代公元前3世纪3世纪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

11、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体验、感悟历史:,假设你是生活在中国汉武帝时期的古人,根据你的感受,你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影响为切入点。,典例展示,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1)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迁远而阔于事情”,怎样理解? (3)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孟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原因: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是 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影响: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