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2725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垂 体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第四节 肾上腺 第五节 胰岛 第六节 松果体和胸腺,2,学习要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垂体的位置、分部及功能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肾上腺的位置及功能 胰岛的位置及功能 松果体的位置及功能 胸腺的位置及随年龄变化特征,3,第一节 概述,一、内分泌的概念及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激素不经导管直接进入体液的现象称为内分泌。,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位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组织)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组成。,4,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激素,体液传递,

2、常与神经系统共同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生物学效应,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5,内分泌腺(独立组成内分泌器官)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松果体、胸腺等 内分泌组织(位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组织) 胰腺中的胰岛 卵巢中的黄体 睾丸中的间质细胞 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消化管黏膜、肾、心、肺、下丘脑、皮肤、胎盘等处组织的某些细胞,6,内分泌腺概观,7,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其作用是通过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来发挥调节作用。 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影响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8,第二节 垂体,一、垂体的形

3、态和位置 垂体呈椭圆形,色灰红,直径0.8-1cm,体积很小,重0.6-0.7g,位于颅底蝶骨的垂体窝内,上端借助漏斗连于下丘脑,前方邻近视交叉。垂体有肿瘤生长时,可压迫视交叉的中间部纤维,产生两眼视野的颞侧偏盲。,9,二、垂体的分部 腺垂体: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 内有腺细胞,具分泌功能。远侧部和结节部合称垂体前叶 神经垂体:神经部、 漏斗部 神经垂体内无腺细胞,但有神经纤维末梢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中间部和神经部合称垂体后叶,10,11,重点:远侧部 、神经部。,12,(一) 腺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13,光镜:体积大,圆或多边形, 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1)嗜酸性细胞 (acid

4、ophil),数目:多,14,A.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GH ) 。,嗜酸性细胞分两种:,未成年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 分泌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15,18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 宫廷中的侏儒弄臣,16,2004年9月1日,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20岁的朱海珍(右)和比她小1岁的邻居在一起。 朱海珍生于1984年,目前身高79厘米,体重10公斤,看上去如两岁孩童,朱海珍被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确认为世界最矮的成人女子。,世界最矮的成人女子,17,巨人症,18,肢端肥大症,19,(2)嗜碱性细胞 ( basophil ),数目:少,光镜: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含嗜碱

5、性颗粒。,20,嗜碱性细胞分四种:,A.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TSH ),C.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D.促黑激素,促进皮肤黑色素合成,使皮肤颜色变深。,21,(3)嫌色细胞,数目:最多,光镜:体积小,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少,染色浅,细胞轮廓不清。,认为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或是嗜色细胞的初期阶段,22,(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没有分泌功能,只有贮存和释放下丘脑激素的功能。,23,无髓神经纤维,是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24,神经垂体的功能:储存、释放抗利

6、尿激素和催产素。,25,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喉的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呈“H”形,分左、右侧叶和峡部。峡部一般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借结缔组织附于喉软骨上,吞咽时可随喉上下移动。,26,27,甲状腺的表面被膜分割形成很多甲状腺小叶,小叶实质由大量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28, 由滤泡上皮细胞围成 腔内充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一)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29,1.滤泡上皮细胞(follicular epithelial cell):,

7、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胞质顶部有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形成: 经过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释放等过程,30,甲状腺素的作用: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兴奋性, 促进生长发育,儿童期分泌不足: 呆小症,成人期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31,先天呆小症患者(18岁),32,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33,临床表现: 多食但消瘦 畏热多汗 心悸 易激动 眼球突出、及甲状腺肿大等,34,分泌过少:,全身浮肿,甲低:蛋白质合成下降,婴幼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低代谢症候群: 体温低 怕冷无汗 精神委靡、迟钝 食欲减退,35,滤泡旁细胞,2.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

8、,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色淡, 分泌降钙素 ,降低血钙,36,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后面,上下各一对,少数可埋入甲状腺实质,棕黄色扁椭圆形小体,大小如黄豆。,(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二、甲状旁腺,37,主细胞 数量多,多边形,色浅, 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增强破骨细胞活性 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吸收钙,升高血钙,嗜酸性细胞: 青春期前后出现,胞质嗜酸性, 含大量线粒体;功能不明,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包裹,实质内腺细胞排成索团状,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图,38,主细胞,嗜酸性细胞,39,第四节 肾上腺,一、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肾上腺位于两肾上端的内上方,呈淡黄色,左右各一,重7g,左肾

9、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肾上腺门,40,表面被覆由被膜,实质分皮质和髓质,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皮质占肾上腺体积的80%90%, 含大量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和丰富的血窦。,41,从外向内依次为:,42,被 膜,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一)肾上腺皮质,皮质,分三带,即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43, 球状带:较薄,细胞聚集成球团状;细胞较小,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促进肾保Na+排K+和胃吸收Na+ ,维持血容量),细胞团,44,最厚,细胞排成索; 细胞较大,含大量脂滴,功能: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1.促进蛋白和脂肪 转变为糖 2.抑制免疫应答, 对抗炎症, 束状带:,4

10、5,最薄,细胞索吻合成网; 细胞较小,嗜酸性,含较多脂褐素,,功能: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46,含髓质细胞、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血窦。,(二)肾上腺髓质,髓质细胞,交感神经节细胞,47,多边形,排成索、团, 含嗜铬颗粒,髓质细胞(嗜铬细胞):,48,第五节 胰岛 一、胰岛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胰岛是分散在胰腺内,大小不等的内分泌细胞团,人的胰岛内主要有5种细胞: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0% 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的主要细胞,60%70%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5%。抑制A细胞和B细胞分泌激素 PP细胞分泌多肽,抑制胃肠活动及胆囊收缩。 D1细胞 分泌肠血管活性肽,49,第

11、六节 松果体和胸腺,一、松果体 位于背侧丘脑后上方,借细柄连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类似松果样的小体,呈椭圆形,灰红色,为单个器官。儿童时期发达,七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积。,50,作用: 合成和分泌褪黑素,参与调节机体的昼夜生物钟节律、睡眠、情绪和性成熟等生理活动。,51,二、胸腺,位置:位于胸骨后方、上纵隔前部。 形态:不对称的左右两叶,两叶之间结缔组织相连。 年龄变化:性成熟后退化。,功能:分泌胸腺素,淋巴干细胞转化为T淋巴细胞,建立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52,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胸腺还与肾上腺皮质和性腺之间有交互的反馈抑制作用。 幼年时活跃,成年时萎缩

12、。,二、胸腺,53,360. 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 A.垂体 B.甲状腺 C.胰腺 D.胸腺 E. 肾上腺 361. 关于内分泌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分泌物经导管排出 B. 细胞排列成团、索状 C.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 分泌物称激素 E. 激素通过毛细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362.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 的( )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黄体生成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催乳素 E.卵泡刺激素,54,363. 关于神经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B. 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C. 分泌生长素和催乳素 D. 储存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E. 以上均不正确 364. 有关甲状旁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甲状腺峡后面 B.如蚕豆大小 C.手术中不慎摘除,可引起抽搐 D.分泌甲状旁腺素,降低血钙 E. 以上均不正确,55,A. 呆小症 B.侏儒症 C. 肢端肥大症 D. 尿崩症 E. 巨人症 365.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 ) 366.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 367. 小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导致( ) 368.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 ) 369.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