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422588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早已深入人心。原来的“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概念名称的变化,而且渗透到“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各个数学领域中。为避免学生对“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只是简单地归结为“审题不清”,作者认为应当在审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尝试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检验反思的习惯,显得尤为必要。从而真正使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解决问题

2、 能力培养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已有十多个年头了,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早已深入人心。原来的“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概念名称的变化,它还渗透到“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各个数学领域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从学生层面上说,因需要牢固的知识,“横向的数学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少学生对“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从教师层面上来说,许多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只是简单地归结为“审题不清”,缺少科学深刻的分析意识,应对策略更是缺乏。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真正点燃学生“解决问题”的火花,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解

3、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这一内容谈谈认识。 一、在提高审题意识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分析问题不正确,那么正确解决问题就成了空话。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审题,通过认真审题,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如摘录、画图、列表、简化等形式,使学生明确已知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六年级上册数学与体育中的“比赛场次”就呈现了两种找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尝试列表、画图中找规律。学生在自己整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意识到利用其分析数量关系,也是一

4、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只要学生有了这种自觉的审题意识,分析问题就不是一件难事。 二、在尝试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类数学内容的要求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类数学不仅是方法的传授,更是解题思想的渗透。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习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对于“解决问题”教学,最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方法意识,并加以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时,通过学生

5、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学生对“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比较清楚,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培养了解题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分析、推理能力。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自然被激活了。 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大致可分为:概念性知识、规律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三大类,其中各种运算定律和求面积、周长的公式就属于规律性知识,在这些规律性知识的结论中,往往涉及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引

6、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符号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并分析自己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验证,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一课时,我就给学生出示几组算式,先要求学生口算,然后把其中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并验证下列等式:(825)4=8(254);(17125)8=17(1258),分析其中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模仿举例,并设法用字母把这一关系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即(ab)c=a(bc)。最后引导学生用任意数去检验,使学生懂得这一结论不只局限于几道具体题目,其中a、b、c可以代表任意数,从而使这一数学模型得以推广运用。这种

7、学生自己探究、分析、总结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 四、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检验反思的习惯 数学教材中往往依托例题学习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例题不一定能代表这种方法的全部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检验它们的可行性,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策略意识,发展思维能力。针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概括,并通过比较与总结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问题”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对具体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加工、提炼、整合,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能力,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