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421793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第二卷 第二册 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第一分册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第 1 页 共 34 页1 工程概况1.1 区位关系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龙兴组团,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距江北国际机场约20公里,紧邻铁路枢纽东环线龙盛站,距复盛高铁站直线距离10公里,交通优势明显。协同创新区发展定位:立足两江制造产业,聚焦应用技术创新,以“中外合作”为特点,建设中国最美科技创新城。重点引进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企业,紧紧

2、围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结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设立开放式、国际化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产业孵化平台,将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生物医疗、新型材料、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教创产”作为重要的着力点,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立“科研与产业协同、产业与创新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的融合发展体系,面向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一流的创新资源聚集高地、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将成为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心的重要空间载体。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是两江新区新的发展极核,将成为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

3、心的重要空间载体,整个片区建设提速,需要加快园区周边及内部路网形成,缓解和改善区域交通压力、完善路网结构,促进龙兴园区产业布局发展,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1.2 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龙兴组团,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片区内六条次干路组成了本片区“三纵三横”的骨架路网,“三纵三横”分别是站北路、站南路、五横线、西湖路、人高路、东湖路。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共计六条道路,分别为西湖路二期、1号路、3号路、环湖路二期、智汇一路(包含A线和B线)和智汇二路(包含A线和B线),其中西湖

4、路二期与1号路为二标段的两条次干路,其余4条全部为支路。本次设计项目1号路道路呈东西走向,西起于K0+560处接规划道路,向东延伸依次下穿御复路,与3号路、4号路平交,终止于与西湖路交叉口。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40km/h,本次设计范围为K0+560K1+147.755段,本次道路设计全长587.755m。本次实施范围为K0+560 K1+123.155,本次实施长度为563.155m。本次施工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排水、电力、海绵城市、照明、地通道、及高边坡工程。本次施工设计共七分册: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交通工程,第三分册排水工程,第四

5、分册电力工程,第五分册海绵城市专篇,第六分册照明工程,第七分册地通道工程,第八分册高边坡工程,本册为第一分册道路工程。1.3 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3.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暂无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书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2010-2020)(2011.08) 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2011.08)【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道路网专项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初步成果 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概念规划阶段交通专题研究【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2018.3】 御

6、复路三期工程道路工程施工设计图【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3】 西湖路一期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2019.9】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2019.10】 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二标段(启动区1号路、启动区3号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19.11】 1:500地形图 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设计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国家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

8、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 31832-2015)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 36670-2018)建设部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线路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9、标准(CJJ45-2015)交通部标准(规范)(参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D81-201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3)地方标准(规范)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重庆市城

10、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078-2016)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4)行业标准坡面防护工程设计规范(试行)(T/CAGHP 027-2018)3建设条件3.1气象、水文3.1.1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

11、(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出现日期:1953年7月。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8.1。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其中1998年降雨量最大,为1679.8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12、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年平均风速(米/秒):1.39米/秒。年最大风速(米/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10日。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3.1.2水文拟建场地内无大型地表水体,在启动区1号路里程K0+750K0+950段存在水田,水田中集水的深度约0.20.5m。3.2 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项目所在区域附近为城市发展区,水、电、通信等设施接入方便,比较利于道路建设。3.3 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工程所需石料、砂料、钢材、水泥、木材、沥青和水均可在渝北区或附近区域内解

13、决,且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3.4 道路交通条件目前龙盛片区内、外交通便利。东侧有南两高速解决对外出行,内部有现状两江大道,两江大道为龙兴镇内一条南北向的主要干道,直接与绕城高速路连接,盛唐路已建成通车。道路拟建场区附近还有现状四级公路(双新路:龙兴镇至玉峰山)、机耕道,连接龙兴镇、御临镇、鱼嘴等地区,立体相交道路御复路目前已完成路基铺筑,交通可直达本项目建设范围,项目建设交通较为便利。4. 工程地质4.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总体北高南低,丘包与沟谷间断相连,地形坡角在丘包处较陡,一般520,1号路(里程K0+660K0+660)与御复路交叉口正在

14、施工形成挖方路堑,1号路(里程K1+100K1+147)与西湖路交叉口正在进行清表施工,地形变化中。场地地形标高约194m240m,相对高差约46m。4.2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大盛场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285300811,优势产状29510。岩层面平面光滑略有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地面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115(,倾角70(,裂隙微张35mm,裂隙间距35m,延伸45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J2:倾向200(,倾角65(,裂隙张开度多为15mm,裂隙间距24m,延伸34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4.3地层岩性拟建场地表层有第四系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淤泥质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沿线岩性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现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对岩性特征介绍如下:4.3.1第四系全新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