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42177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福路(K2+360K3+070)桥梁段设计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项目概述拟建万福路道路工程(K2+823.0K4+218.148段)为城市级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标准路幅宽36m,双向六车道。万福路桥梁段桥梁工程,场地起点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城市级主干路的桥梁工程,设计车速60km/h,路幅宽32.5m,双向六车道。桥梁基本呈直线型,走向约107,自西向东上跨竹溪河,设计跨径42+45+42+48+114+48+40+40,长419m。拟建设计桥梁类型为斜拉桥,为上部主拱+下部人行拱结构,桥台、桥墩拟采用桩基础。根据道路设计,本工程在道路桩号K2+360.0

2、00K2+415.500左右两侧;K2+955.000K3+070.000段道路左侧;以及K2+975.000K3+030.000右侧产生高边坡,其最大挖方高度约29.5m,最大填方高度约11.0m。根据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本工程部分挖填方边坡边坡高度已超过该规定的要求,应对高边坡设计作专项评估。2、设计依据、规范及标准2.1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2)、现有地形管线资料图(3)、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万福路道路工程(K2+823.0K4+218.148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一次性勘察);万福路桥梁段工程地质勘察(补充勘察)2.2设计规范(1)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6)高边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2.3高边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回复及执行情况1、复核边坡岩土参数(特别是土岩界面参数);补充土质填方边坡稳定验算。回复:同意审查意见,经复核,根据地勘报告:填土与基岩接触面取经验值:天

4、然C取10kPa,取15;饱和C取8kPa,取12。经验算,土质填方边坡处于稳定状态。2、横断面(二)右侧边坡土岩界面较陡,复核土质边坡部分的稳定性。回复:同意审查意见,经复核,横断面(二)右侧土质边坡部分沿岩土界面处折线滑动的稳定系数为1.92,大于1.35,边坡处于稳定状态。3、完善边坡比选方案内容;完善方案设计图说。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完善方案设计图纸及说明。4、完善边坡填筑材料、压实要求等说明。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边坡填筑材料、压实度等要求详道路部分说明。5、完善边坡施工顺序、土石方开挖方法和工艺等要求说明;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同意审查意

5、见,设计已明确边坡施工顺序、开挖方法等要求,边坡设计已采用动态法设计,边坡施工设计说明中已强调了信息法施工、加强边坡监测等内容。2.4设计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参数表边坡 名称边坡位置使用年限边坡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边坡类型挡墙高度破坏后果1#边坡K2+360K2+415.5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填方)H11.0m严重2#边坡K2+360K2+415.5右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填方)H11.0m严重3#边坡K2+955K3+070左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岩质边坡(挖方)H29.5m很严重4#边坡K2+975K3+030右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

6、16.0m很严重注1、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1)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2)危岩、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3)边坡塌滑区内或边坡塌方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破坏后果不严重的上述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可定为二级。2、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拟建路段区北、西两侧为黑水滩河,地形总体以黑水滩河为最低点,向东、南逐渐抬高。其中K2+823.0K3+000.0段主要为东高西低,东西向沟谷发育;K3+000.0K4+218.148段主要为南高北低,

7、南北向沟谷发育。路段区地形标高264.13311.76m,相对高差47.63m。地形坡度整体较缓,局部为陡坎,在丘包、斜坡及山脊两侧处坡角较陡,一般1535,在沟谷、耕作区处坡角较缓,一般515。路段区大部份地段均为原始地貌(部份地段为施工区)。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3.2 地质构造拟建道路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悦来场向斜,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勘察区未发现断层通过。线路于里程K3+730处与悦来场向斜斜交,向斜走向北东南西向,两翼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两翼岩层产状宽缓、较对称。拟建道路通过段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因此本次岩层产

8、状、裂隙产状的实测地点为K2+960左侧、K3+800右侧道及道路终点基岩出露处,可代表本场地产状,建议加强施工期的产状校核。现对拟建场地的岩层产状及裂隙分述如下:1) K2+823(起点)K3+730段:位于悦来场向斜北西翼,岩层产状117125410,优势产状为1205,裂面平直光滑,张开度03m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0.300.90m,延伸长度大,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据在基岩露头处量测统计,岩体中主要可见两组构造裂隙:1861975676,延伸长1.503.10m,间距一般0.91.5m,张开宽度38mm,裂面平直,局部可见泥质充填,属软弱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很差;2953067

9、082,延伸0.93.2m,间距一般1.12.0m,张开宽度26mm,裂面平直,局部充填泥质或铁质氧化膜,属软弱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很差。2)K3+730K4+218.148(终点)段:位于悦来场向斜南东翼,岩层产状2782901823,裂面平直光滑,张开度03m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0.301.50m,延伸长度大,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据在基岩露头处量测统计,岩体中主要可见两组构造裂隙:3213487890,局部倒转,延伸1.102.60m,间距一般1.62.6m,张开宽度13mm,裂面平直,多为无充填,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2662817282,延伸1.52.9m,间距一般1.

10、42.2m,张开宽度26mm,裂面平直,局部泥质充填,属软弱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很差。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场地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3.3 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路段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及砂岩。其特征由新至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3.3.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 ):杂色,其中ZY82、ZY93、ZY97、ZY98钻孔地段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砂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含量约占5682%,块径一般40680mm,其间充填粉质粘土,松散稍密,稍湿。回填时间约

11、1年,系场地整平所抛填,分布厚度5.20(ZY82)10.30m(ZY93)。其余地段人工素填土零星分布,呈松散状,主要为房屋修建及拆除时回填,填筑时间约210年,主要由粉质粘土及少量砖、砼及砂岩条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已拆迁居民屋基、院坝地段。分布厚度0.40(ZY63)2.00m(ZY92)。3.3.2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分布场地大部分地段。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8.10m(ZY39)。3.3.3 第四系全新统(Q4f)淤泥质土:黑褐色,软流塑状,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有光滑,无摇振反

12、应,部分夹有机质,有腥臭味。主要分布于K3+440K3+500段、K3+520K3+550段、K3+700K3+760段、K3+900K3+930段、K4+080K4+100段鱼塘内,厚度0.002.40m。3.3.4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暗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团块或条带。具风干起裂纹之特征。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13.90m(ZY20)。为线路区的主要岩性,分布于整个场区,与砂岩呈互层状。砂岩:灰黄、灰白、灰绿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岩屑、云母次之,钙泥质胶结。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15.60m(ZY10

13、1)。为线路区的主要岩性,分布于整个场区,与粉砂质泥岩呈互层状。软砂岩:灰褐色、深灰色,细中粒径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次之为石英、云母,部分地段夹灰紫色泥质条带较多。胶结较为破坏,岩质软,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为受水侵蚀致使钙质流失而形成的软岩。钻孔揭露最大厚度6.50m(ZY58)。本次钻探仅在ZY58、ZY99钻孔中揭露。3.4 水文地质条件(1) 地表水线路区北侧及西侧为黑水滩河,常年枯水位253.8m,百年最高洪水位约265.5m,线路起点段(K2+823.0K2+843.0)现状基岩面高程低于265.50m,线路起点段路基受黑水滩河影响较大,设计及施工时应引起注

14、意,其他地段受河流影响较小。其余地表水体主要为鱼塘、水田,在勘察区内零星分布,水量小。(2) 地下水沿线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地下水受大气降雨等渗漏补给。勘察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不连续分布于场地原始地貌中的沟槽地带,水量及水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显著,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线路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形上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顺丘包流向沟谷汇集后顺坡向地势低洼处排泄。丘包顶部排泄条件较好,沟谷底部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

15、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粉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稍小,动态不稳定。综合相邻场地勘察成果,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特别是砂岩)裂隙中。勘察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区总体地形为南、东高,北、西低,地形上有利于地下水地势较高处丘包段流向沟谷汇集后顺坡排泄。地势较高处丘包段排泄条件较好,沟谷底部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勘察期间,对钻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提干钻孔循环水后,在局部地势低处钻孔内揭露地下水位,丘包中上部地段钻孔均为干孔。勘察中选择ZY40、ZY94钻孔进行一次降深简易抽水试验,试验成果见抽水试验成果表(表2.6-1)。估算渗透系数K0.1140.139m/d。说明场地在钻探施工深度范围,丘包顶部地下水贫乏,沟谷底部有地下水存在,水量受大气降水补给,分布无规律,水量变化大。雨季地下水位可能会进一步上升,水量会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