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41923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县S504王家梁至朱衣干溪沟段改建工程 S3-1第三篇 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说明 第 22 页 共 18 页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3)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交通部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6)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7)交通部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8)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路面

2、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20199)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1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0-201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JTG 50330-201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困难路段采用四级公路);2)设计荷载:公路-级;3)设计洪水频率:路基、涵洞1/25。4)路基横断面布置

3、及超高过渡方式:(1)路基宽度采用7.5米,行车道为23.25米,土路肩宽度为2 0.5米,行车道和路肩路拱横坡为2%。(2)路线设计标高为设计线处路面标高(即路中线处路面标高)。(3)路基超高过渡方式:平曲线半径小于350米时设置超高,左右路幅(含行车道及硬路肩)分别绕设计线旋转超高,土路肩不设超高。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超高旋转轴与路线设计高的位置一致。3、一般路基设计3.1 填方路基路基的填方首先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I类土除外)。路堤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当边坡高度H8米时,边坡坡度为1:1.5;当边坡高度8H20米时,边坡坡度为1:1.75,在边坡高度8米处设置1.5米宽的边坡

4、平台,并设2%5%向外倾斜的缓坡。路线通过沟谷底部、冲田、水塘时,在填筑路堤前应开挖纵、横排水沟排水,疏干、凉晒表土,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淤泥。路基标准横断面斜坡地段,当地表横坡陡于1:5时,应清除表土,并在基岩面开挖23米宽台阶,设置盲沟或涵洞排除地下泉水和地表水,以保证填料和地基结合紧密,以利填方稳定。路堤边坡受水淹没地段,在设计水位以下边坡采用1:1.752.0,在常水位以下边坡采用1:2.03.0;设计水位标高+0.5米以下的填方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岩或砂砾石作为填料,其上铺设30cm厚砂(砾)岩碎石反滤层,最大粒径不得超过6cm。路基填料的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必须满足公

5、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的要求。对于较大粒径的填料必须采用较为大型的压实机具,通过碾压试验证明可行,并确定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后,方可采用,否则较大的石料必须改小才可作填料。对于桥台,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台背(墙背)填料应优先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回填由近至远应分别采用人工夯实,小型至中型和大型压实机具作业,既不能对构造物产生不利影响,又必须达到压实度的要求。 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方路堤上路床0305100下路床30803100上路堤801503150下路堤150以下2150零填及路

6、堑路床0305100308031003.2 挖方路基设计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岩土种类边坡高度(米)2020一般土1:0.31:1.5泥灰岩、泥岩、页岩1:0.11:0.31:0.31:0.5灰岩、白云岩1:0.11:0.31:0.31:0.5针对本项目挖方数量填方的特点,对全线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情况适当控制边坡开挖坡比,细化挖方边坡开挖坡比段落以保证边坡稳定同时减少挖方数量。沿挖方边坡高度每隔810米设置一道平台,平台宽度1.5米。对完整的厚层砂岩(H4米)的路堑挖方,为保持边坡岩体原有的稳定性和坡面控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光面爆破范围为路堑开挖边

7、界内2米。爆破参数的选择,均应通过试验确定,可参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中的有关参数。3.3 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填土高度小于0.8米时的路堤为零填路基,为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路床压实度的要求,对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路面标高以下1.0米范围的土应全部换填,换填采用岩石碎屑,或其它稳定性材料进行处治,换填处治后压实度不小于95%。本项目零填挖段落大部分为利用原路,经现场试验,如路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可不进行换填。3.4填挖交界路基为了减少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在路床以下填方区过度段采用挖方中符合填筑要求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土、或灰岩片碎屑填筑,如地面横坡陡

8、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2m,坡度24%。同时为保证路基地下水排放通畅,在路基填挖交界处下部设置横向渗沟。3.5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陡坡路堤 为了减少陡(斜)坡路堤的不均匀沉降以及侧向滑移稳定,对于陡坡路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地表横坡陡于1:5或纵向坡度大于12%时,在路基横向(纵向)清除表土后开挖反向台阶,然后填筑路堤。台阶宽度应不小于2.0m。当路堤位于斜坡上且不易填筑时,视情况设置护脚或护脚墙。(2) 陡坡路堤坡脚部分位于软弱土层时,需按软基或过湿土进行处置,必要时可设置反压护道。对于高填方路堤,采用冲击碾压提高填方路基压实度以减少沉降,对于作业面宽度难以满足冲击碾

9、压要求的段落,采用夯实法对填方路堤进行补强。(3) 路堤范围内有泉眼或地下水出露时,须采用碎石盲沟或渗沟将水引出路堤范围。(4) 对地形横坡陡于1:2.5的段落,原则上应逐点进行工点计算和工点设计,或按段落类比法进行类比设计。2)填挖交界 填挖交界处采用设置过渡段并于交界处铺设土工格栅的处治措施,土质挖方路段路床换填碎石处理。土工格栅分两层铺设,下层设置于下路床底部,上层设置于上路床底部;土工格栅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其抗拉强度60kN/m,延伸率10%。过渡段采用路基开挖的碎块石填筑,当结合部的原地面有地下水出露时,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排水盲沟。3)深挖路基 本项目设计首先结合路线方案综合考虑,或

10、采取绕避措施,或抬高纵坡,尽量减少路堑开挖深度,控制路基边坡高度,减少工程投资。挖方高边坡设计时根据岩土体类型、成因、状态、风化程度及必要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通过工程地质类比法、极限平衡法及数值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验算。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成果,结合土石方平衡情况,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对页岩区采用1:0.3-0.5的边坡坡率放坡,路堑边坡高度8m一级,每两级边坡间设置1.5m宽台阶,并采用锚喷对整个坡面进行防护;对于灰岩区采用1:0.1的边坡坡率放坡,路堑边坡高度10m一级,每两级边坡间设置1.5m宽台阶,并采用主动防护网的形式进行防护,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该处岩层稳定且完整性较好,施工单位经业

11、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同意,视现场情况决定可否不设平台,一坡到顶,减少挖方开挖量。4)软基换填本项目软弱土层厚度均小于等于3.0m,因此采用换填处治。施工前应先开挖纵横向临时排水沟,排除地表积水,沟谷、水塘地段表层淤泥必须作清除处理。软弱土层厚度2.0m时,按间距58m设置1.01.5m深片石排水沟进行处理;软弱土层厚度在2.0h3.0m范围时,采取换填加片石排水沟方式处理,换填厚度0.51.0m,片石排水沟深度1.01.5m。设置片石排水沟的作用主要是排除地下水,加快软土路基的固结,减少路基工后沉降,提高路堤稳定性。换填材料采用沿线片、块石,石料强度应不小于20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40cm,

12、石料最大粒径应小于层厚。路基基底换填质量控制及压实标准需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关于填石路基技术要求中相关条文执行。5)低填浅挖填土高度小于0.8米时的路堤为零填路基,为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路床压实度的要求,对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路面标高以下1.0米范围的土应全部换填,换填采用岩石碎屑,或其它稳定性材料进行处治,换填处治后压实度不小于95%。6)顺层边坡本项目共计有处顺层边坡,均采用顺层清方的方式,进行处理4、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4.1 路基填筑1)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应各超宽填筑3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2)采用填料应分层

13、摊铺,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应超过30cm、填石路堤不应超过50cm。3)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压实性,以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4)对于沿线弱微风化的砂岩比较丰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路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机(功率大于200)与重型压实机具(14T以上)。对下路堤,一般最大粒径40cm,且不宜大于摊铺层厚的2/3,压实层最大厚宜为50cm。4.2 路堤的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4.2.1路基的压实标准土质路基(含土石路基)压实度标准见下表:路基压实

14、度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5下路床308095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2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5注: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不同强度的石料,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层厚和压实控制标准。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标注宜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硬质岩石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 )孔隙率(%)上 路 堤0.80 1.50400层厚2/3 1.50=600层厚2/3=21.025中硬(软质)岩石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 )孔隙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