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41920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四路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3 -一、工程概况1.1 平面设计C区横四路起点与C区纵三路平交,自西向东延伸,依次与C区纵四路、C区纵五路平交,终点与现状园博园东路平交(近期),全长699.419m。道路全线设置圆曲线一处,半径为500m,未设置缓和曲线。1.2 纵断面设计C区横四路起点与C区纵三路交叉口与规划标高保持一致,标高为343.713m,远期终点与园博园东路交叉口与规划标高保持一致,标高为345.73m,近期道路延伸至现状云卉路,现状云卉路道路标高为345.78,道路全线设置变坡点两个,纵坡坡度为-0.47%、0.86%,-0.3%。1.3 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宽度为25m

2、,具体分布如下:5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5m(人行道)=25m车行道路拱采用1.5%横坡,人行道采用向内倾斜2%横坡。全线不设置超高加宽。1.4 路面设计车道路面结构结构材料厚度(mm)橡胶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玄武岩骨料)AR-AC-1340改性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60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6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0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50合计556人行道面结构结构材料厚度(mm)人行道透水砖25015060mm60水泥干拌石屑厚150cm 150透水混凝土厚150mm150级配碎石150mm100合计4601.5 交叉口设计1、

3、TP1交叉口:C区横四路(次)与C区纵三路(次)交叉口位于C区横四路K0+000处,为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的“T型路口”。节点流量预测该节点为次干路-次干路相交节点,根据节点交通流量流向预测分析,该节点主要流向为南北直行双向1360pcu/h,次要流向为其他转向交通。TP1流量流向示意图节点流量流向预测分析TP1高峰小时流量(pcu/h)建议车道数饱和度服务水平横四路东进口左转24510.49 B右转34410.46 B纵三路南进口直行7011.50.78 D 右转2690.50.54 B纵三路北进口左转2590.50.86 D 直行6591.50.73 CTP1节点平面各进口道饱和度介于0.4

4、6-0.86之间,均处于D级及以上服务水平,道路各方向交通运行基本稳定,能够满足目标年的交通发展需求。2、TP2交叉口:C区横四路(次干路)与C区纵四路(支路)交叉口位于C区横四路K0+230处,为次干路路与支路相交的“十字型路口”。节点流量预测该节点为次干路-支路相交节点,根据节点交通流量流向预测分析,该节点主要流向为东西直行双向1032pcu/h,次要流向为其他转向交通。TP2流量流向示意图节点流量流向预测分析TP2高峰小时流量(pcu/h)建议车道数饱和度服务水平横四路西进口左转1260.50.42 B直行53710.72 C右转2180.50.40 B 横四路东进口左转1460.50.

5、49 B直行49510.66 C 右转2440.50.44 B 纵四路南进口左转8610.66 C直行146右转98纵四路北进口左转10010.62 C直行133右转79TP2节点平面各进口道饱和度介于0.40-0.72之间,均处于C级及以上服务水平,道路各方向交通运行基本稳定,能够满足目标年的交通发展需求。3、TP3交叉口:C区横四路(次干路)与C区纵五路(次干路)交叉口位于C区横四路K0+420处,为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的“十字型路口”。节点流量预测该节点为次干路-次干路相交节点,根据节点交通流量流向预测分析,该节点主要流向为东西直行双向1236pcu/h,北向左转288pcu/h,次要流向

6、为其他转向交通。TP3流量流向示意图节点流量流向预测分析TP3高峰小时流量(pcu/h)建议车道数饱和度服务水平横四路西进口左转23110.55 B 直行6081.50.70 C右转1080.50.20 A 横四路东进口左转7910.19 A 直行6281.50.72 C 右转3070.50.56 B 纵五路南进口左转10110.27 B 直行18910.50 B右转86纵五路北进口左转28810.68 C直行20110.31 B 右转38810.52 B TP3节点平面各进口道饱和度介于0.19-0.72之间,均处于C级及以上服务水平,道路各方向交通运行基本稳定,能够满足目标年的交通发展需求

7、。节点交通组织形式一览表序号相交道路名称交通组织形式是否在本次设计范围TP1C区纵三路(次)与C区横四路(次)平A2类否TP2C区纵四路(支)与C区横四路(次)平B2类是TP3C区纵五路(次)与C区横四路(次)平A1类是TP4C区横四路(次)与云卉路(支)平B1类是注: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不展宽交叉口;平B1类-干路中心隔离、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简称右转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简称让行交叉口);1.6无障碍设施设计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

8、过。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二、设计范围本次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包含C区横四路范围内全线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与C区纵四路、C区纵五路相交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路段违停抓拍等安全设施。此次图纸中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抓拍

9、系统、路段违停抓拍系统等设施包含前端设备、杆件及基础、防雷接地、电源管线路由;网络传输仅包含前端到就近网络接入点部分管道路由。三、道路主要设计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指标与规范技术指标对比表道路名称C区横四路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m)25内 容规范值采用标准设计速度(km/h)3050km/h40km/h荷载标准结构城-A级,人群荷载5KN/城-A级,人群荷载5KN/路面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无最小圆曲线半径(m)一般值150,极限值70500最大纵坡(%)一般值6,极限值70.86%最小纵坡(%)0.3%0.47%最大坡长(m)6.5%7%8%6

10、%6.5%7%300250200/最小坡长(m)110131.777最小竖曲线半径(m)R凸=600,R凹=700R凹=1800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90,极限值3564最小净高(m)机动车道4.54.54.5人行道2.52.52.5停车视距(m)4040地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动峰值加速度0.05g)注:以上规范技术指标均采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四、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 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11、)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突起路标(GB/T 24725-2009)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 25280-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GA/T 851-2009)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 508-2014)公路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

12、术条件(GA/T 496-201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 870-2010)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五、交通标志设计交通标志是交通工程土建项目的延续,是道路完成基本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道路交通设施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诱导、交通安全保障及交通秩序管理系统。它集交通管理、交通诱导、安全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保障驾驶员正确、畅通、安全、舒适行车的必要设施,旨在通过对驾驶员适时、准确的诱导,保证道路交通快速、舒适、安全功能的充分发挥。1、设计原则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

13、系的司机为设计使用对象,从整体路网的角度出发,结合周围路网体系合理地选择标志信息;严格依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标志,标志版面以及支撑杆结构按照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相应要求执行;版面设计以驾驶员按设计速度行驶时,能够及时辨认的信息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美观、醒目;重要的信息给予重复显示,同时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标志布设均衡而不宜过于集中在局部路段,标志结构形式设计及标志的布设与道路线性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要求,提高局部标志的视认性;标志的布设应充分注意与监控、信号控制、环境等其它沿线设施系统的协调配合;交叉口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向驾驶员提供明确的“路权分配”信息,确保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2、设计内容本项目交通标志的主要布设方法如下:在交叉口进口道右侧适当位置设置指路标志,次干路及以上道路指路标志,采用悬臂式安装,支路指路标志采用立柱式安装;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导向车道的路口,在导向车道标线起点处设置车道行驶方向标志,采用悬臂式安装;在出口道右侧适当位置设置禁止停车、限速的禁令组合标志,采用立柱式安装;在出口道右侧设置地名确认标志,地名确认标志可附着于路灯灯杆上;在无信号灯控制路段斑马线两端设置人行横道指示标志,采用立柱式安装;在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