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41826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 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大学城复线隧道沿山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5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区位根据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2015-2030年)、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位于大学城隧道北侧,西接一联络线即坪山大道和渝遂高速,东接内环快速路,并延伸至沙坪坝核心区,其所在的道路系统呈东西布置,为主城区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走廊。本项目位于现状大学城隧道北侧约0.2km处平行布置,距离北侧规划西永隧道约3.8km、距双碑隧道约5.4km。项目西起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往东穿越中梁山,止于内环红槽房

2、立交以东天梨路。项目区位图1.2工程规模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位于沙坪坝区现状大学城隧道北侧,西起于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向东延伸穿越中梁山,止于内环红槽房立交以东天梨路。线路全长约5.9km,主要工程包括特长隧道1座(大学城复线隧道,长4.1km),互通式立交1座(红槽房立交,沿山路立交为远期预留)。道路起点至红槽房立交采用城市快速路,主线为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km/h;红槽房立交至道路终点采用城市主干路,主线为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50km/h。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1.3.1工程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安排,本项目施工图划分为两个标段(共三册),标段一为第一册:道路起点至隧道K3+500

3、段(K0+900-K3+500);标段二分为两册,第二册:隧道K3+500至沿山立交段(K3+500-K5+200)和第三册:沿山立交至道路终点段(K5+200K6+840)。本册设计范围为第三册:沿山立交至道路终点段(K5+200K6+840),全长1640米,含互通式立交1座(红槽房立交)。红槽房立交内环高架部分(GHIJ匝道)和沿山路立交不纳入本项目实施,仅作远期规划预留;内环拓宽工程红槽房段已完成施工招标,本次设计范围仅包含D匝道加速车道路基段内容,其余部分将先于本项目施工。本册设计范围为:沿山路立交至终点段(K5+200K6+840),共含三部分设计内容:(1) 道路主线本段设计起于

4、大学城复线隧道洞口(K5+200),终点接现状天梨路(K6+840),其中道路起点至红槽房立交(K5+200-K5+970)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80km/h;红槽房立交至道路终点为城市主干路(K5+970-K6+840),设计速度50km/h。道路主线K5+200-K5+425为隧道洞口路基段,于K5+425处设置高架桥上跨梨树湾站场,并沿天梨路走廊布设高架桥,上跨内环高架后于K6+320顺接现状天梨路高架桥,终点(K6+840)处接顺现状天梨路。(2) 天杨路地面层天杨路地面层起点接杨梨路,终点接天梨路,全长约1100米,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km/h;由于道路中分带和红槽房转盘的存在,

5、天杨路地面层共设置4条匝道。天杨路地面层维持现状交通组织形式不变,根据主线高架桥墩布设对地面层进行渠化;优化了岩口立交转盘的交通组织,提高了平面通行效率。(3)红槽房立交红槽房立交共新增4条匝道(ABCD匝道)联系本项目主线与内环快速,还建2条现状匝道维持内环快速和天杨路地面层的联系,内环高架部分(GHIJ匝道)不纳入本项目实施,仅作远期规划预留。内环快速路西北半环(红槽房立交-高家花园复线桥段)已施工进场,本次设计范围仅包含D匝道加速车道路基段和A、C匝道北侧加减速车道拼宽段内容,其余部分将先于本项目施工。内环快速路西北半环拓宽项目红槽坊立交上下地面层的A/B匝道,设计方案与本项目还建方案不

6、一致,本次暂按两条匝道修建后废除重建进行设计。内环拓宽项目与本项目建设单位均为重庆市城投集团,具体实施顺序由其进行统筹协调,建议直接按本项目设计方案实施,以减少工程成本和社会影响。项目分段示意图1.3.2主要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还建道路工程等内容。本项目施工图划分为两个标段(共三册),标段一为第一册:道路起点至隧道K3+500段(K0+900-K3+500);标段二分为两册,第二册:隧道K3+500至沿山立交段(K3+500-K5+200)和第三册:沿山立交至道路终点段(K5+200K6+840)。本册为

7、第三册:沿山立交至道路终点段(YK5+200YK6+840)。本册分为以下七分册:第一分册 道路工程第二分册桥梁工程第三分册结构工程第四分册 排水工程第五分册照明工程第六分册交通工程第七分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本册为第三册:沿山立交至道路终点段(YK5+200YK6+840)第三分册结构工程。本册图纸包括“沿山路立交至道路终点段(K5+200K6+840)”设计范围内的所有支护结构工程,沿线道路新建挡墙共13段。1.4高边坡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建议:1、复核完善各阶段边坡岩土参数,校核边坡各种不同破坏模式下的稳定性分析。回复:已复核完善各阶段边坡岩土参数,校核边坡各种不同破坏模式下的稳定

8、性分析。洞口两侧边坡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边坡坡角为53.1,小于边坡破裂角61,边坡稳定。2、复核洞口仰坡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及放坡坡率;加强洞口仰坡的稳定性处理。回复:已复核洞口仰坡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及放坡坡率;同时加强洞口仰坡的稳定性处理。3、加长边坡锚杆,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及坡顶安全防护。回复:已加长边坡锚杆,同时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及坡顶安全防护。4、补充细化土石方开挖施工顺序、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回复:已补充细化土石方开挖施工顺序、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5、完善计算书、立面图及方案比选。回复:已完善计算书、立面图及方案比选。6、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

9、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已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1.5对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2019年7月5日上午,市城乡建委组织召开了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会,结构专业审查结论为“通过”。1.5.1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路基填筑材料要求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不符合本工程实际,应结合天然建筑材料情况进行设计。回复:同意审查意见,结合天然建筑材料情况进行设计2、立交工程沿线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较多,工程建设对其影响较大,应补充相关保护设计内容。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已补充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保护内容。3、桥墩基础设计时

10、要求基岩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5.5MPa的提法不妥,文本中只需要明确设计取值即可。当实际强度达不到要求时,需要调整基础设计。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桥墩基础设计中基岩单轴抗压强度按照5.5MPa设计,当实际强度达不到要求时,调整基础设计。1.5.2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施工图设计应根据详勘资料,复核立交桥、隧道设计内容,细化拟建工程对临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内容。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复核立交桥、隧道设计内容,细化拟建工程对临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保护内容。第二章 设计依据和采用规范和标准2.1设计依据(1)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2)重庆市城乡总体

11、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4)重庆市主城区内外环之间高、快速连接通道优化规划;(5)沙坪坝区全区用地规划(2015年);(6)沙坪坝天星桥片区最新控规资料;(7)项目周边发件红线(8)项目实测地形图及管线物探资料(2017.10重庆市勘测院)(9)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红槽房立交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 (K5+200K6+840) 【2018.08重庆市勘测院】详勘(11)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大学城复线隧道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 渝规沙坪坝方案函【市政】【2019】0001号初设批复(11)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12、关于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初步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 渝建轨建控审【2019】192号(12)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高边坡设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2018.09重庆市达仕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13)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红槽房立交)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复沙农发【2018】646号(14)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沙)环准【2018】031号(15) 关于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备案的通知书 沙稳办【2018】37号2.2采用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13、B 50010-2010)(2015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严格按照已批复方案、初步设计内容执行,相关指标均与已批复方案保持一致,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14、,无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件3.1地形地貌本项目包含主线线路及红槽房立交,其线路行经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现状受人类活动改造成为居住区及城市道路。整体地形呈两端高中部低的态势,区内最高点位于场地西侧路基段的丘坡上,高程约335.0m,最低点位于场地中部的清水溪,高程为226.87m,最大相对高差约110m。场区内地形坡角一般为824,局部坡角60甚至更高(基岩斜坡或直立挡墙)。3.2地质构造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场地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其主线线路于隧道段里程K3+120附近穿越观音峡背斜后进入观音峡背斜

15、东翼,本工点(K5+220K6+840段)场地构造部位为观音峡背斜东翼,通过地表岩石露头及钻探岩芯反映,沿线岩层产状情况为:里程K5+220K5+900段岩层倾向90,倾角6040,优势产状为9055;里程K5+900K6+320段岩层倾向90,倾角4020,优势产状为9020;里程K6+320K6+840段岩层倾向90,倾角206,优势产状为9010。通过调查,本工点挖方路基段场区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J1裂隙倾向265295,倾角3248,优势产状为28035,裂隙面平直,延伸5m以上,裂隙宽一般35mm为主,偶见泥质充填。J2裂隙倾向175200,倾角6070,优势产状为18665,裂隙面较平直,延伸35m,裂隙宽一般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