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41586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3 模块过程性评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海洋和陆地自然地理和地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读图,回答12题。1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B坡度较平缓跨越的等高线少C不用修大型桥梁,又少占耕地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2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较为合理的是()A山上种茶树,山下种水稻B山上修梯田,种荔枝,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C山上营造水源林,山下种小麦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解析:第1题,比较两条线路,可以看出AB长度相差不大,且均坡度较缓,

2、跨越同样多的等高线,但是B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没有经过河流,不用修建桥梁,同时又不占耕地。图中没有显示居民点状况。第2题,根据经纬度断定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结合其地形和气候条件,最合理的开发方案是山上种茶树,山下种水稻;荔枝是热带水果,不能在这里种植;种植园农业在热带地区。答案 :1.C2.A3(2011邯郸模拟)有一位印度商人于精选考题年3月21日当地时间7时30分搭乘飞机从孟买(图)出发,计划下午观看世博会印度场馆,晚上洽谈生意,经历了5小时20分钟的飞行,到达上海(图),这一天他实际经历的昼长大约是()A12小时B15小时20分C8小时40分 D9时20分解析:3月21日全球均6时日出

3、,18时日落。上海和孟买相差约49,地方时早3小时16分钟,当该商人到达上海时,其地方时为7时30分5时20分3时16分16时6分,距离日落还有1小时54分;他在孟买经历的白昼为7时30分6时1小时30分,这样他经历的实际白昼长为1小时30分5小时20分1小时6分8小时44分,最接近C项。答案:C精选考题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45题。4“嫦娥二号”进入月球轨道后,对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B. 围绕地球公转C. 不再属于天体D. 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5“嫦娥二号”发射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

4、. 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处于10月1日B. 澳大利亚正在收割小麦C. 伦敦的气温达一天中最高值D.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肆虐 解析:第4题,“嫦娥二号”进入月球轨道后,便会绕月球公转,与月球组成新的一级天体系统。当“嫦娥二号”离开地球大气层后,就成为天体,它在太空中的运行,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第5题,当北京时间为19时时,165W经线的地方时为零时,10月1日的范围大致是从180向西到160W。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春季,尚不到收割小麦的时节。伦敦此时大约是上午10时左右,没有达到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我国西部地区多在春季易发生沙尘暴。答案:4.D5.A(精选考题全国卷)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

5、和晨昏线n如下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68题。6S地的纬度()A与M地相同 B介于M、N两地之间C高于N地 D低于M地解析:由题意知,从空中R点看到的地表纬线m为一直线,说明R一定在m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而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则是R与地心连线和球面的交点,如图所示。再结合图中晨昏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S地纬度低于M地。答案:D7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S地的白昼比N地长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解析:由图知,晨昏线和纬线相交且切点在纬线北侧,故该地区位于北半球,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说明此时n

6、以南为夜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则这一时期越往北昼越长;美国加利福利亚洲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火险等级高;巴西东南部为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处雨季时北半球处于冬季;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长江处于枯水期。答案:B8若R点沿直线RS()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解析:若R点沿直线RS上升,说明R一定位于较m纬线纬度较高的纬线圈平面上,此时可看到m纬线显现向南弯曲的形状,而n曲线弯曲方向不变,则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故C正确,D错误

7、。R点沿直线RS上升或下降,m、n两交点间距不变。答案: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BC D10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减少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解析: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对粮食的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答案:9.A10.A精选考题年第1

8、1号台风“凡亚比”9月19日在台湾登陆,横穿台湾岛和台湾海峡,于9月20日在我国福建漳州市漳浦县沿海登陆。受其影响,广东遭受强降水袭击,造成100人死亡4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3.99亿元。此次台风具有范围小、路径曲折、强度发展快和强度强等特点。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113题。11与台风形成类似的天气系统是()A. 春季的寒潮 B长江流域的伏旱C. 贵阳的冬雨 D南亚的印度低压12此次给广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不包括()A. 泥石流 B. 大风C降水 D寒潮13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次台风的移动路径属于()A. 西移路径 B. 西北移路径C转向路径 D特殊路径解析:第11题,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

9、展而成的,属于低压系统。第12题,台风不仅可以带来大风、降水等,而且还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此次对广东的造成的灾害不包括寒潮。第13题,根据图示和文字材料,可以看出此次台风属于西北移路径。答案:11.D12.D13.B读下面某岛图,完成1415题。14该岛为()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15下列有关该岛的正确叙述是()A该岛气候有利于种植水稻B该岛没有在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上C冬季,该岛降水量东多西少 D如果该岛所在的海域中增加若干个这样的岛屿,该岛夏季的降水量将有所增多解析:第14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地中海,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第15

10、题,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而冬季虽然降水多但气温低,不宜种植水稻。该岛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冬季盛行西风,该岛西部降水多于东部。夏季这里是高压控制,如果岛屿增多,陆地面积增多,会形成热低压从而削弱副高,降水量将有所增多。答案:14.C15.D(2011内江模拟) 精选考题年1月12日西印度群岛中的海地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此完成1618题。 16考虑到风的影响,一般地说飞机在海地上空投救援物资时,应该位于指定投送地点的()A东南方 B东北方C西北方 D西南方 17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

11、反映海地东面近海区表层温度、盐度的分布特点 ()18板块运动是造成玉树地震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这次地震的正确说法有()板块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板块的垂直运动造成的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 BC D解析:第16题,海地盛行东北信风,考虑风的影响,空投物资应偏向指定投送地点的东北方。第17题,海地东面海区,自南向北,温度降低,盐度升高。第18题,玉树所在的青藏高原一带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这里主要是板块的水平运动。答案:16.B17.C18.B(精选考题福建高考)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920题。1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

12、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该地区东南方雪线较低,西北方雪线较高,因此其变化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答案:D2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C热量 D坡向解析:本题考查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不足。横断山区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因此西北部雪线较高,东南部雪线较低。答案:B二、综合题(共60分)21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

13、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_ 。(2分)(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_。 (2分)(3)假如将坐标适当修改,将纵坐标改为时间,用此柱状图表示不同四地的昼长,该图示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解析:第(1)(2)题,6月22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当地为2326N;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52左右,12月22正午太阳高度在6左右,且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2左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接近南回归线,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大于丙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所以可判断出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的太阳高度比甲地6月22日的太阳高度大,说明丁比甲更接近回归线,纬度比甲地低。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乙丙丁甲。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四地中线速度由大到小为乙丙丁甲。第(3)题,本题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判断四地纬度。太阳直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答案:(1)乙、丙、丁、甲(2)甲、丙、乙、丁(3)6月22日各地昼长是从北极圈到南极圈递减,该四地自北向南为丙甲乙丁。12月22日各地昼长是从北极圈向南极圈递增,则四地自北向南应为甲丙丁乙。显然两种排列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