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 岳麓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41469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 岳麓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 岳麓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 岳麓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 岳麓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 岳麓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 岳麓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单元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A片面发展重工业B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C企业自主权过大D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答案】A【解析】苏联模式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和地方缺乏自主权。2有的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

2、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答案】B【解析】注意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和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3苏联经济建设中,率先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对改革措施的掌握情况,可用表格对比掌握。4(2010佛山)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生产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答案】B【

3、解析】材料体现了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片面发展军事工业,这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5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改革陷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人民生活改善不多B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C大国沙文主义和对外扩张政策D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所以他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这使其改革逐渐陷于停滞。620世纪80年代初,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的最直接因素是()A赫鲁晓夫改革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B勃列日涅夫改革只重视工业生产,忽略农业发展C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大量人力、

4、物力和财力资源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客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答案】C【解析】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20世纪80年代”和“最直接因素”。7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答案】C【解析】“挥向了党的脖子”指其改革导致了共产党执政权的丧失,产生这种后果的改革者是戈尔巴乔夫。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

5、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答案】存在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2)为改变这种状况,苏联哪些领导人相继进行改革?改革导致的最终社会结果如何?【答案】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结果: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一、选择题9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对莫斯科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他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

6、:“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日记中“目前这些政策”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交纳固定粮食税C推行农业集体化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1935年,依此可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勃列日涅夫改革中的扩大农场自主权。10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A军事领域 B政治领域C科技领域 D经济领域【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开始阶段”。11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革仍不够彻底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应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中阻力太大ABCD【答案】C

7、【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旧有经济体制,排除含的A、B两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12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A经济基础薄弱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导致苏联落后直至解体的根本原因。13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苏联解体

8、的根本原因是()A制度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领导因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过程D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答案】A【解析】主要原因是内因,排除B项;制度是根本,排除C、D两项。二、非选择题14阅读图表和材料: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材料一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材料来源于苏联兴亡史)材料二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材料来源于苏联社会主义网)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

9、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谈谈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发展起伏的概况,这种起伏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改革有什么联系?【答案】50年代初60年代末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这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的改革措施有关。但之后大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赫鲁晓夫和勃列

10、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病。(2)如何理解材料二对赫鲁晓夫的如下评价: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答案】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是“徘徊在新旧时代的十字路口”。(3)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勃列日涅夫的保守导致改革的停滞,苏联经济在80年代初全面滑坡,作为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却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因此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