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小学三年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441095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小学三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小学三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小学三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小学三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小学三年级(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数与计算 (一)乘除法、四则运算 01.快乐数桃 人们喜欢猴子是大有缘故的,一是猴子乃长寿的象征,因为孙大圣偷了天上寿桃惠及徒子徒孙,又涂毁了地府生死簿;二是猴子乃机灵智慧的化身,“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便是代表;三是猴子乃正义的代表,它忠心耿耿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擒魔,历尽劫数,终成正果说猴子为吉祥物一点也不为过,人们喜欢它精明、活跃、机灵,对它倍加宠爱。 当然,猴子更爱桃,手里拿着桃,数着桃,1、5、4、4、5,数的真高兴!小朋友,你看餐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解析:可以将手里的桃、桌上的桃、三个盘子里的桃放到一起数,结果为20个桃。也可以将手里的桃放到装有四个桃的盘子里,从

2、桌上拿一个桃放到装有四个桃的另一个盘子里,这样四个盘子中每个盘子里都是5个桃。所以一共有: 45=20(个) 答:餐桌上一共有20个桃子。 02.坐船过河有15名同学要到河对面去参观,现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坐5人,这只小船要多少次才能把15名同学运到河对岸呢? 解析:15名同学要到河对岸去参观,一只小船,每次只能坐5人,三次能坐35=15人。但船到对岸不能自己划回,必须有一人划回来,这样一来,船运送的人就不只是15人。有一人要往返河的两岸3次半。 (5-1)+(5-1)+(5-1)+3=15(人) 答:要4次才能将15名同学全部运过河。 03.牧羊问数 草地上有甲、乙两个牧童。他们各赶着一群羊

3、。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两只,我比你多的羊就是你的羊的4倍了。”乙对甲说:“最好把你的羊给我两只,我们的羊数就一样多了。”你知道这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吗? 解析:乙至少有3只羊,因为给甲2只羊后乙只剩1只羊,此时甲比乙多羊41=4(只),说明甲原来比乙仅多2只羊。甲原有羊: 3+2=5(只) 但5+241+1(只) 再设乙原有4只羊,给甲2只羊后乙剩2只羊,此时甲比乙多羊42=8(只),说明甲原来比乙多4只羊。甲原有羊: 4+4=8(只) 而8+2=42+2,符合题意。 答:甲原有8只羊,乙原有4只羊。 04东北树王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时也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也

4、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在大连永兴寺有一棵银杏树,1999年实测树高28.9米,树干直径1.95米,根底围长9.5米,树冠直径28.5米。探其树龄,它的年龄除以80,加上5,再乘以4,等于88。小朋友,你知道这棵银杏树的树龄吗? 解析:采用倒推法。 从问题最后的结果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直到求出问题的答案。从结果88入手,原来乘变除,加变减,反之亦然。 (884)-580=1360(岁) 答:1999年东北树王银杏树的树龄是1360岁。 05.麻雀问题16只麻雀停在两棵树上。不

5、久,2只麻雀飞离第二棵树,5只麻雀又从第1棵树上飞到第2棵树上,这时两棵树上的麻雀的只数相等。问: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多少只麻雀?解析:根据题意,可画线段图如下。 由于飞走了2只麻雀,所以现在两棵树上的麻雀一共有(16-2)只。而此时两棵树上的麻雀的只数相等,所以现在两棵树上各有(16-2)2只麻雀。于是可以得到: 第一棵树上原有麻雀:(16-2)2+5=12(只) 第二棵树上原有麻雀:16-12=4(只) 答:第一棵树上原来有12只麻雀;第二棵树上原来有4只麻雀。 06.轿夫人数若干位轿夫抬3顶轿(每顶轿4人),一同到35千米远的地方,平均每位轿夫抬30千米,问轿夫共有多少人? 解析:3顶轿子四

6、人抬到35千米远的地方,四人共抬: 3435=420(千米) 又因为平均每位轿夫抬30千米,所以轿夫人数: 42030=14(人) 答:轿夫共有14人。 07元帅领兵元帅统领八员将,每将各分八个营,每营里面摆八阵,每阵配置八先锋,每个先锋八旗头,每个旗头有八队,每队分设八个组,每组带领八个兵。请你掐指算一算,元帅共有多少兵? 解析:元帅带兵的总数是8个8相乘,即88888888=16777216(人) 答:元帅共有兵16777216人。 08.24只鸟三棵树上停着24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4只鸟到第二棵树上去,再从第二棵树上飞5只鸟到第三棵树上去,那么三棵树上的小鸟的只数都相等,问:原来三棵

7、树上各有几只鸟? 解析:根据“三棵树上停着24只鸟”、“三棵树上的鸟的只数都相等”这两句话,知道鸟相等的只数是243=8(只)。从“第一棵树上飞4只鸟到第二棵树上去”可知:第一棵树上的鸟的只数是8+4=12(只);从“第一棵树上飞4只鸟到第二棵树上去”、“第二棵树飞5只鸟到第三树上去”可知:第二棵树上的鸟的只数是(8+5)-4=9(只);从“再从第二棵树飞5只鸟到第三棵树上去”可知:第三棵树上的鸟的只数是:8-5=3(只)。 答:原来三棵树上分别有12只、9只、3只鸟。 09.过长板桥 东汉时期,曹军带领80万大军追赶刘备,被大将张飞挡住了去路,只见他威风凛凛,站在长板桥上,大喝一声:“张飞在

8、此,不怕死的过来!”曹操看桥的后面尘土飞扬,怕中埋伏,连忙命令士兵撤退。张飞见曹军回头走了,就把桥拆掉,策马去找刘备了。曹军见张飞拆桥退去,知道他兵少将弱,连忙修桥追赶。可是,他们找来找去只找到一根木头,架在桥上。曹军过桥,每次只能过一个士兵,若每人只花1秒钟,问:80万大军都走过桥去,总共得花多长时间? 解析:1天等于2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一分等于60秒,所以1天=246060=86400(秒)。 所以,80万大军都走过桥去,总共得花: 800000186400=9天6小时13分20秒 答:80万大军都走过桥去,总共得花9天6小时13分20秒。 10.奔跑的狗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

9、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了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问: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千米路? 解析:此题应从整体考虑。狗从甲、乙出发时起,直到两人相遇时止,一直在甲、乙之间奔跑,从未停止过。因此,它奔跑的时间就是甲、乙两人从开始行走到相遇时的时间。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时间知道了,狗奔跑的路程也就能算出来了。 甲、乙两人从开始走到相遇共用时: 100(6+4)=10(小时) 所以,狗奔跑的总路程是: 1010=100(千米) 答:甲、乙两人相遇时这只狗共奔跑了10

10、0千米路。 11小明比高小明站在一棵400厘米高的杨树下,在齐自己头项处的地方做了一个记号。4年后,小明的身高由原来的100厘米长到160厘米,树已长到2000厘米,这时候是树上的记号高还是小明高? 解析:树均匀生长从400厘米长到2000厘米,四年后的高度是原来高度的5倍(2000400=5),而小明的身高由原来的100厘米长到160厘米,现在的身高是原来身高的1.6倍(160100=1.6),所以树上的记号高。 答:小明的身高由原来的100厘米长到160厘米,树已长到2000厘米,这时候树上的记号比小明高。 12.蚂蚁搬兵 一只蚂蚁外出觅食,发现一个香蕉,它立刻回洞唤来10个伙伴,可是搬不

11、动。于是每只蚂蚁回去又各找来10只蚂蚁,大家再搬,还是不行。于是蚂蚁们又马上回去搬救兵,每只蚂蚁又叫来10名后援,但仍然抬不动。于是蚂蚁们再回去,每只蚂蚁又叫来10个同伴。这一次,终于把香蕉抬回了洞里。小朋友,你知道抬这个香蕉的蚂蚁一共有多少只吗? 解析:一只蚂蚁外出觅食,蚂蚁总量:1只 立刻回洞唤来10(只),蚂蚁总量:10+1=11(只) 第二次11只蚂蚁回洞唤来1110=110(只),蚂蚁总量:110+11=121(只) 第三次121只蚂蚁回洞唤来12110=1210(只),蚂蚁总量:1210+121=1331(只) 第四次1331只蚂蚁回洞唤来133110=13310(只),蚂蚁总量:

12、13310+1331=14641(只) 所以,抬这个香蕉的蚂蚁一共有: 1+10+110+1210+13310=14641(只) 答:抬这个香蕉的蚂蚁一共有14641只。 13.换米学问 一天,一个小贩用驴车拉着几袋大米到农村换高粱米,在村头开始一声接一声地吆喝:“大米换高粱米喽,2斤换1斤。” 住在村东头的李大婶听到吆喝声,乐呵呵地端来一盆高粱米来换大米。小贩接过来,看了看白晶晶的高粱米,连盆带米往秤盘上一放,“正好6斤!”小贩认真地称给李大婶看。“哗”小贩把米倒进自己的袋子里,然后把李大婶的盆往秤盘上一放,再一瓢一瓢地往盆里舀大米,直到秤杆高高地翘起,显示出3斤时,还往盆里多抓了一点,客客

13、气气地对李大婶说:“您老瞧好,3斤还高高的呢!” 李大婶笑了笑,满意地端着大米回家了。 谁知刚过了一会儿,李大婶端着刚换的大米,急匆匆地追回来,一边往胡同口张望,一边大声喊:“喂!换高粱米的” 小朋友,你知道李大婶为什么回头叫换高粱米的小贩吗?那么,李大婶应换回多少斤大米? 解析:我们知道盆是有重量的,假设李大婶的盆重1斤,则用6-1=5(斤)高粱米,应换回52=(斤)大米,而实际上只换回大米3-1=2(斤),当然吃亏了。事实上,如果盆重1斤,那么小贩应连盆带大米换给李大婶+1=(斤)大米。 答:李大婶回家后,发现上了当,所以她叫回小贩,说清道理,要求补足亏了的大米。李大婶应换回斤大米。 小朋

14、友,请你思考一下,如果小贩是用大米换高粱米,照小贩的方法,李大婶吃不吃亏呢? 14.买鱼骗局 有个人提了一篓又肥又大的鲜活鱼到一条小街上出售,开价每斤(500克)56元。不一会儿,先后过来两个青年,由此一场合谋的骗局开始了。两青年中的一人自言自语:“这些鲜活鱼倒不错,做八鲜活鱼一定好吃,不过,我就喜欢吃鱼身,鱼头吃起来真讨厌,真不想吃。”另一青年马上插话,说:“如果鱼头便宜些价钱卖给我,鱼头味美,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含脂肪较少,鱼头火锅下酒倒蛮好的。”于是他们煞有介事地商量决定鱼身40元一斤,鱼头16元一斤。转而对卖鱼人说:“这些鱼我们包了,你帮我们分一分,再称给我们,反正40元加16元仍然是56元,我们又不占你便宜。”卖鱼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没有觉察其中有诈,就按他们的意思做了。结果分得鱼身3斤,鱼头1斤,两青年分别付了120元和16元,他们分别拿着鱼身和鱼头走了。事后,卖鱼人一数钞票共136元,这与他来小街前预计的数字相差甚远,发现有问题,再想去追回买鱼人,但已来不及了,只能连呼上当。想一想,这个问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付钱才合理? 解析:这是一个不难解决的问题,按“优质优价”的原则,鱼身质量明显优于鱼头的质量,所以鱼身价格应高于鱼头的价格,就是说鱼身价格应高于56元,现在定为40元是不合理的,为了较为容易地说明问题,不妨设鱼身和鱼头各买1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