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41063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2015 浙江 10 月选考,8)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答案F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生育状况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表明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答案T 3.“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是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答案T 4.每一届奥运会会徽既体现举办国的特色又彰显奥林匹克精神,表明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 一。() 答案T 二、选择题 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

2、”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万事万物共同的特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特性 答案B这里的“客观实在”,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等 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和特性,B 项正确。 6.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 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 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 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B.C

3、.D. 答案D题意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其依据在于自然 界是客观的,有其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正确。的说法将人的需 要和意志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错误。自然规律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错误。 2 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 里包含的道理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B.C.D. 答案A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

4、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 口因素、生产方式;气候变化有自身的规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以科学地防灾减灾,为人类造 福,正确。忽略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制约作用。防灾减灾要将发挥主观能 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地“顺从自然”,错误。 8.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 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 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5、根本属性 A.B.C.D. 答案B题意揭示了月亮的圆缺变化与人体生理变化间的客观联系,表明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二者 具有同一性;也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的,正确。中“依据”说法错误。客观实在 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误。 9.“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句话强调 的是()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A.B.C.D. 3 答案B题意强调运动对于物质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表述正确,符合题意。不合题意。说法 错误。 10.“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

6、山不动,是船行。”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中包含运动 物质世界是运动和规律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B.C.D. 答案A题意反映了山、船等的运动,说明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 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都包括了山与船的绝对运动与一定条件下的不动(相对静止),体现了运动与静 止的相互包含关系,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错误。 11.(2015 浙江 10 月选考,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运

7、动包含静止,静止不包含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A. B. C. D. 答案D就“坐地”而言,人相对于地是静止的,但要随地球“巡天”而“日行八万里”“遥看一千河”。 这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正确。中的“静止不包含运动”说法错误。应选 D。 12.下列选项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C.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答案C“年年岁岁花相

8、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反映了时光流逝,体现了运动的观点,C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B 项强调整体的观念,D 项强调实践的观念,均不符合题意。 13.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做出“预言”,称人类可能在 2600 年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 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 4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D霍金的预言不一定正确,故“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表述不科

9、学,A 不选。人能够能动地认 识世界,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所以“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的观点错误,B 不选;客观规律是普遍的,但 不是永恒的,因为它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C 不选。霍金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 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故选 D。 14.(2018浙江4月选考,26)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 含的哲学道理有()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10、 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A.B.C.D. 答案D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及其要求。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对待人与自然的关 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的要求和体现,正确。不合题意。中“改造自然规律”说法错误。 15.下面漫画有时候的成功,角度比力度更重要体现的哲理是()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变规律 B.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世界 C.事物的发展推动了联系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5 答案B“角度比力度更重要”强调的是按规律办事,根据规律

11、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才能改造世界、 把事情做成功,否则光有力度没有角度,事情就难以成功,B 项正确。A 项“改变规律”说法错误。事物的 联系构成了发展,C 项错误。D 项不合题意。 1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蕴含的 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B.C.D. 答案B该句诗“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喻指事物有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故正确。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体现规律。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

12、题。 17.(2016 浙江 10 月选考,28)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 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 A.B.C.D. 答案D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及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材料中荀子观点的意思是天道(自然规律) 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桀而消失。用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 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就会遭到凶灾。这一观点包括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可以用来 为人类造福的,正确切题。不合题意。

13、18.(2014 重庆文综,10)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 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6 答案D本题考查按规律办事。A 中“顺应就能”说法绝对;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 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 消除,C 错误;D 正确切题。 19.2020 年 11 月 19 日,中国自

14、主设计制造的造岛神器“天鲲号”下水。“天鲲号”工作时,自航绞吸船 的吸泥管会插入海中,吸泥管的前端装有绞刀,可以轻易切开坚硬的岩石。“天鲲号”可以在一小时内将 600 立方米的碎石、 泥沙混合物送到 1.5 万米之外,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在南海岛礁上搭起一个足球场 大小的沙石堆。“天鲲号”的研发和使用表明 () 新的实践工具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具有按自己意志创造新的联系的能力 科技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A.B.C.D. 答案B“天鲲号”的研发和使用表明新的实践工具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入选。表述错误,

15、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联系。错误,生产力是生产方式 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0.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建设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于 2020 年 9 月 28 日在北京正式开工。该 实验装置建成后,我们可以利用它实现“超低温”“超髙压”以及“超强磁场”“超快光场”,进而可以 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由此可见() 人类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人类可以创设条件创造新的物质形态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类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A.B.C.D. 答案C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实验装置可以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由 此可见,

16、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状况,创造条件,创造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符合题意;人 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否则规律本身就变了,观点错误;自 然界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观点错误。 三、综合题 7 21.扶贫开发是有规律可循的。W 县政府认真研究县情,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该县积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和劳务合作方 式促进贫困户增收。一年来,该县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大幅增 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县是怎样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 答案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该县在精准扶贫中认真研究县情,从当地实际出发,自觉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W 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性地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贫困户 增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