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北师范大学20春《小学教学技能》离线考核

上传人:Q****0 文档编号:14441018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东北师范大学20春《小学教学技能》离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东北师范大学20春《小学教学技能》离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东北师范大学20春《小学教学技能》离线考核(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考核小学教学技能 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有哪些基本形式?答: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1)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2)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3)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4)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

2、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什么是教学体态语使用原则中的师生共意原则?答:师生共意原则是指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充分地、精确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达到师生沟通和交流的目的。体态语不像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那样有着准确而固定的含义,其信息内容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共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生的心理背景。教师应了解民族民俗习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和学生建立起特定的体态语。例如,有的教师象调控旋纽一样地转动手腕,表示让学生“加大”音量。3阐释教学设计的含义。答: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决策性和创造性活动。作为一个系统计划

3、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要素,使其有机结合,实现优化教学的功能,而且系统计划过程中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每一步“输出”的决策均是下一步的“输入”,并在下一步的反馈中得到检验,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4教学反思主要有哪几种操作形式?答:(1)课后教案;(2)反思札记;(3)交流探讨;(4)自评教学录像;(5)借鉴听课评价;(6)行动研究。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

4、共30分。)1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有着方法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答: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统称为“旧三论”。从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有着方法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1)整体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没有整体联系、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在教育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从宏观上把握,从整体上分析,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使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有效发挥。(2)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

5、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以使系统与环境相适应。在教育中,要处理好教育系统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形成平衡的有序的状态。教学系统要在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要与外界有信息、物质等的交换,必然要求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不断地吸收各学科的新信息,引进先进的技术,使之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教学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3)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一个控制系统,既有输入信息,又有输出信息,系统的控制部分根据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进行比较、纠正和调整它发出的输入信息(控制信息),从而实现控制。在教学中要随时根

6、据反馈信息来了解教学情况,对教学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以实现教学系统的功能。2教学评价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因此,应当侧重定量评价。答:(1)教学评价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是正确的。科学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凭经验和感觉,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参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评价手段和评价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以此实现评价全程的科学化,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遵循科学性原则即要保证评价理论的科学性、评价技术与环节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与分析的科学性。(2)但由此而得出评价过程应当侧重定量评价是不正确的。定量评价方式固然准确,高效,应用广泛,可移植性和说服力强。但是,它忽略了那

7、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品质与行为,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把丰富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简单化为抽象的数量表征。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多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三、论述题(共30分)1.根据自己所教科目,选择其中的一课,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的教学技能,对该课进行设计,写出教学方案。圆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

8、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圆形纸板、剪刀、彩笔、三角板等学具。分成十六等分的圆片。教师:相应课件或圆的面积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引入课题。1.口算:29.4212.562.已知圆的半径是2.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2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4.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5.出示场景图: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你们会计算吗?课题引入:我们已经学会的圆周长的有关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二、新课讲授1.圆的面积的含义。问题:同学们还记得面积所指的是

9、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平面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问题: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提出办法,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我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一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怎样分割呢?(教师出示场景图)问题:这三位同学是怎样分割的?你知道他们的做法吗?(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肯定。)教师拿出圆的面积教具进行演示: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个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

10、6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并写上号数,然后把这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试操作,把学具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来的半份)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强调: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半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引导:这样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学生独立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总结:我们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面积的大小就是:再次强调:(1)拼成的图形近似于什么图形?(2)原来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3)长方形

11、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的长?(4)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哪部分?(5)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可以写成:S=r23.圆面积公式的应用。师:我们回头看刚才的问题,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学生读题,问:这里要求圆形花坛的面积,条件是否具备?我们该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cm,它的面积是多少?问题:你能利用内圆好外圆的面积求出环形的面积吗?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圆环的面积我们可以怎么办?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否具备?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选代表回答

12、问题,在黑板上演示计算方法,集体纠错。)三、巩固练习。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半径2分米。直径10厘米。(1)先提问:题目只告诉圆的直径,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样算?(2)强调书写格式,运算顺序与单位名称。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如果题目只告诉直径也就先求出半径再按公式S=Tr2计算。四、课堂小结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杯子的横截面为什么是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另外,我们在前面也学习了如何求圆的周长,需要注意的是:(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前者是二维的概念,而后者是-维的概念。(2)求圆面积的公式是s=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d或c=2Tr;(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答题用自己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