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10093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定义式) 2、有用推论 3、中间时刻速度 4、末速度 5、中间位置速度 6、位移7、加速度 以为正方向,与同向(加速) ;反向则8、实验用推论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m/s;加速度():m/s2;末速度():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

2、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 2、末速度 3、下落高度(从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 2、末速度(g=9.8m/s210m/s2)3、有用推论 4、上升最大高度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

3、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 2、竖直方向速度: 3、水平方向位移: 4、竖直方向位移: 5、运动时间 (通常又表示为()6、合速度,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7、合位移:,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8、水平方向加速度:;竖直方向加速度: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

4、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 2、角速度3、向心加速度 4、向心力5、周期与频率: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赫(Hz);周期():秒(s);转速():r/s;半径():米(m);线速度():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

5、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轨道半径,:周期,: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 (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天体半径(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6、地球同步卫星36000km,:距地球表面的高度,: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

6、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高中物理力学公式总结 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劲度系数(N/m),: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正压力(N)4、静摩擦力0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 (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 (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

7、、电场力 (:场强N/C,: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 (为与的夹角,当时: ,时: )9、洛仑兹力 (为与的夹角,当时: ,时: )高中物理动力学公式总结 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或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失重: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

8、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 :回复力,:比例系数,:位移,负号表示的方向与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 :摆长(m),: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4、发生共振条件: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6、波速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

9、(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振动中的能量转化。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

10、、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1、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表现为斥力;(2) ,表现为引力;(3) ,; (4) ,5、热力学第一定律(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物体吸收的热量(J),: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

11、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处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吸收热量,(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

12、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高中物理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

13、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高中物理电场公式总结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