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0919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

2、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 反复测量 时间较长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

3、力。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二、填空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遗传与环境的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 发展的质变和量变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

4、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需要集中注意,而其余的对象或活动都很熟悉,或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无须更多注意; 两种或多种活动的关系也是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转移指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上。 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和引起注意转移

5、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有关。3.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新异性。(指过去从未感知过;已熟知的刺激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儿童形成初步流利的朗读能力应经历哪三个阶段? 一是出声朗读阶段; 二是初步综合阶段; 三是分析综合阶段。5.弗洛伊德的哪三个方面构成了它的人格理论?人格理论(冰山理论)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人格结构:本我(初级过程思维)、自我(二级过程思维)、超我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任务分别是? 婴儿前期(0-18个月) 任务:信任VS不信任 可获得的品质:希望 婴儿后期(18个月-3岁) 任务:自主VS羞耻与怀疑 可获得的品质:意志幼儿期(3

6、-5岁) 任务:主动VS内疚 可获得的品质:目的童年期(6-12岁) 任务:勤奋VS自卑 可获得的品质:能力青少年期(12-18岁) 任务:自我同一性VS同一性混乱 可获得的品质:忠诚 成年早期(18-25岁) 任务:亲密VS孤独 可获得的品质:爱 成年中期 任务:繁衍VS停滞 可获得的品质:关心 成年晚期 任务:完善VS失望和厌倦 可获得的品质:智慧7.小学生观察品质的特点:精确性、 目的性、 顺序性、 概括性三、简答题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培养主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的能力;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

7、 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 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时要运用语言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制力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耐挫力创设困难情境,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3.简述个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均衡性生长发育的心理社会性4.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的基本内容?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前生殖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青春期(11岁或13岁)5.简述小学生大脑活动的特点优势

8、兴奋 动力定型 镶嵌式活动 始动调节 保护性抑制*6.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的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岁) “客体永久性”观念产生前运算思维阶段(2 7岁)A、泛灵论: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B、自我中心 C、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D、未掌握守恒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 12岁)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守恒性、可逆性、系统性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

9、识指向未来。*7.简述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 意义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8.简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一,整个小学时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l 首先,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l 其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还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第二,小学生的由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四年级) 第三,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

10、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l 1)思维材料的发展;l 2)思维方向的发展;l 3)思维系统的发展;l 4)思维规则的发展。 第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9.简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情感内容的丰富性不断提高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情感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情感的评价标准日益深刻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增强情感的可控性逐渐增强*10.简述小学生内部言语的特点语音的隐蔽性与思维的相关性简约性四、论述题(预测)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相应行为的过程。观察

11、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过程的开始,是人们形成意象的基础。 保持过程:是指观察者将注意过程中获得的榜样示范行为的意象以符号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的过程。运动复现过程:是指观察者将榜样示范的行为再现的过程。 动机过程:是指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 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强化,关于三类强化: 直接强化:当对方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给与对方喜欢刺激,使得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做了一个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使得自己日后也做出该种行为。 自我强化:为自己设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可以是社会准则道德的一种内化。就是自己做出该行为之后,自己给与自己鼓励和赞赏,自己日后会

12、再做出该行为。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相互决定论的社会学习v 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是积极的,有思想的人,他们可以朝着许多方向发展。v 班杜拉用相互决定论的概念来描述他关于人类发展的观点。他认为积极的人(P)、个体的行为(B)和环境(E)之间是相互作用的。2.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基本特征: 注意的选择性差 冲动性强注意缺陷包括两个方面:分心和注意缺乏 分心指向无关的目标或把注意同时指向许多不同的方向; 注意缺陷指对于任何不能适当地集中注意。多动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的区别 注意力集中的差别 意志力的差别 自我控制力的差别 动作灵活性的差异多动与注意缺

13、陷/多动障碍的原因 出生前或出生时的不利因素 神经系统的成熟迟滞“轻微神经系统症状” 遗传上的因素先天性代谢缺陷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苯丙酮尿症,它是一种遗传性蛋白质代谢缺陷病 生物化学基础利他林,其作用是刺激大脑中监管注意保持的部分; 大脑结构和功能上差异多动症儿童右半球比左半球大,而大多数正常儿童正相反; 不良的社会环境多动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中枢兴奋剂 行为控制技术 环境控制 行为矫正最基本的方法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间歇强化技术,根据学习任务和活动任务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强化(两次强化之间有一定间歇),以巩固良好行为,而漠视、惩罚不良行为; 给多动症儿童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动静结合,帮助多动症儿童明确学习目的,懂得行为规范,并充分认识执行规范的重要性,逐步学会自我控制,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减少过多的活动和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心理,并不是孩子有意多动,而是缺乏注意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结果。 不要采取过严或过宽的态度对待孩子。 班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家庭成员之间不要闹纠纷、争吵、指责甚至打骂,要和睦相处,互帮互爱,营造安定、祥和、温馨、欢乐的集体环境和家庭环境,使儿童有安全感和温暖感。 家长要随时与教师、医生保持联系,及时带孩子看医生进行心理咨询、身心检查和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