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09188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高频考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一、大气运动-考点及解读 1、大气受热过程; 2、冷锋及暖锋、锋面气旋(温带气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现象(特 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其气候的影响; 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 5、我国主要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水体运动-考点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重点考查地表径流、下渗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世界(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征,及其对地貌、水运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 的影响; 三、地壳物质循环(地质循环)-考点及解读 1、地壳

2、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即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分析岩浆、岩浆岩、沉积 岩、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及其过程;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分布; 5、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分布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基本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如秦岭等 的地理意义);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解读1、自然地理要素(水文、气候、地貌、土壤、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牵一发动全身”); 3、区域间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互影响(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华北平原地貌变化的影 响);

3、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重点复习垂直地带性,包括:基 带、带谱、雪线、阴阳坡、迎风背风坡等核心概念,山脉基带的自然带植被类型所反映出 的纬度位置); 5、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五、人口与城市-考点及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2、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城市化(时间发展、空间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城市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的差异;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城市病”)及解决措施 (应对方法

4、); 六、农业-考点及解读1、农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形成条件; 2、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区位条件、空间布局特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 与途径; 3、我国主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我国常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5、科学技术(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转基因育种、滴灌喷灌浇水、大棚热量等); 6、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常见的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8、农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是必考内容。 七、工业-考点及解读1、工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 2、传统、现代、七新兴工业部门的分布特点,其区

5、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3、工业联系(集聚、分散)的原因、目的(好处、意义、作用); 4、工业地域(专业、综合)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城市病”)及解决措施 (应对方法); 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八、地域联系-考点及解读1、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三种方式; 2、五种常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多、快、好、省”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外形轮廓)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 响; 4、邮电通讯对商业贸易的影响(电子商务,互联网); 5、商业贸易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 6、小商品集散地对区

6、域经济发展的作用;7、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发达地区、发展地区各自的区域地理环境(经济、生 态、社会三大方面)的影响; 九、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及解读1、区域常见的环境问题(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生原因及治理方法; 2、区域常见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酸雨、地表下 陷等),产生原因及治理方法;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可持续发展); 4、河流流域开发的区域地理条件,水库(大坝)修建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对流 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5、河流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三大措施:工程、生物、技术) 6、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十、

7、等值线判读-考点及解读1、等值线(等差数列)的判读(闭合数据、弯直变化、分布位置、延伸走向、疏密程 度、数值递变); 2、等值线空间分布特征; 3、影响等直线弯曲的因素(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轮廓、海陆位置); 4、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的应用(某区域气温、气压、地形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 系); 等值线计算(坡度),比例尺的应用; 5、考题通过等值线创设问题情境,主要考察考生对等值线的特征判读,从而形成空间感 (方向+位置)、立体感(经度、纬度、高度)。 6、通过等高线判读,分析该地区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农作物选择)、交 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7、通过等压线判读,分析该区域天气系统类型及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情况:气温、气 压、阴晴),尤其是风的方向、强度变化。 8、通过等温线判读,分析该区域年或日气温变化、气候特征及类型,从而推测出地形类 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9、等高线分布图上,剖面线绘制出地形剖面图,分析该地区地势坡度、起伏、落差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