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07868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岳麓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 点 聚 焦,考点 1伟大的历史转折,1真理标准的讨论 (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2)讨论:邓小平复出后,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疑难点拨】 “个凡是”的错误:它是一种教条主义;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它是一种新迷信,不利

2、于解放思想,不利于拨乱反正,不利于纠正“文革”的错误,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十一届三中全 (1)时间、地点:1978年年底、北京。 (2)内容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提示】 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

3、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们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 2改革开放,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对内改革 (1) 农村,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式: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农民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方向:农村改革日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化方向发展。 异军突起:

4、乡镇企业的崛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2)城市 理论基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面展开: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重点: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加强了企业责任制。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

5、效益。,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兴起。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步骤: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省,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特区经济发展迅速,深圳尤为典型。,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特别提示】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在政治和国家主权上与其他地区没有差别。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城市属于广东

6、:深圳、珠海、汕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厦门。,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次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90年代,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议批准中国为正式成员。 (2)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

7、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 3民主与法制,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法制建设的成就 (1)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986年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79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又对刑法作了较大修订。 2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制度,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2)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同时,根据

8、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的历史任务,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 (3)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 (2)内容:“一个中心 ,个基本点”。 (3)中共“十三大”作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中共“十四大”。 (2)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

9、产力。,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 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4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 力 拓 展,1.遵义议与十一届三中全的比较 (1)这次历史性转折的议是具有里程碑

10、意义的重大事件,使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发端。 (2)从历史条件来看,遵义议是由于党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长征途中损失惨重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内乱,“文革”后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个凡是”错误方针下召开的。从议决策内容来,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看,遵义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考点聚焦,能力

11、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异同,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 法 示 例,时政图文对比型探究题,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材料二,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材料三在农村经济改革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说:“我们农村改革总的来说,发展是比较快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完全没有料到最大的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目前,乡镇企业正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

12、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材料四2013年“”答记者问上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向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观察图(a)情景,邯郸农民报名“入社”的

13、“社”指什么?分析图(b)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 (2)材料三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材料二中图(b)有何关系?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工业化建设有何影响? (3)材料四中的“城镇化”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发展有何影响中央推行的“城镇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法指导本题是一道时政图文对比型探究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图片内容之间有对比性,图片与文字材料之间也具有对比性,文字材料之间具有对比性,通过材料之间的不断对比,得出问题答案。本题幅图片表明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个不同时期的情况,表明了中国农业在正确的农业政策下取

14、得了较大成绩。段文字材料通过城镇发展与农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掌握情况。,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题思路第(1)问结合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解答。第(2)问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乡镇企业的关系回答。第(3)问从时政材料导入分析入手。,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规范答题(1)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了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出

15、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创办。影响:乡镇企业的崛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3)影响: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和致富门路、途径;促进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等。出发点:满足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折线图组合论证型探究题,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例2 近代以来追求自强、民主是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艰难寻梦】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阶层人民不懈探索

16、,共同谱写了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这是某同学设计的近代前期研究简图。,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观察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强求富”“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其中“民主共和”方案是否适合中国?它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路】,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结合曲线图,概述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从1966年至1976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呈现怎样的特征?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呈现怎样的特征?为什么? 【感悟与认识】 (4)结合上述材料,你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目标有何认识?,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法指导本题是一道折线图组合论证型探究题,也是一道关于近代化(现代化)民主发展之路的探究学习题型。本题折线图以时间为线索,体现了不同时间段我国近代化探索和民主发展的特点。关注图片中的时间划分、文字说明及折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