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07863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热点主题一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热点指数: 【史实回放】 1.中国商鞅变法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日本 (1)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提升认识】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意志。 (4)改革的措施

2、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名师预测】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图片“现”危机】 (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下列图片再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的具体内容。,【举措“战”胜机】 (2)面对社会危机,当时的美国、俄国和日本都采取了相应的 措施。根据下表,填写空白处的内容。 (3)美国、俄国和日本所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共同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3、。第(1)题是对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背景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面对国家发展中出现的危机,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俄国渡过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发展教育,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回答第(2)(3)题。,答案:(1)美国:南方落后的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俄国: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民革命即将发生。日本:封建幕府统治严重

4、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文明开化。 (3)摆脱了危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热点主题二 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热点指数: 【史实回放】 1.苏俄新经济政策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美国罗斯福新政 使美国渡过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3.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认识】 20世纪世界三大成功改革的历史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 (2)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3)要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4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名师预测】 各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过:“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而是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

6、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材料一中,列宁承认犯了错误,后来他是如何纠正“错误”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新”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政府是如何调整“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识记能力。材料一中列宁所犯的错误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已调动不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7、1921年起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30年代”“新政”,可判断与罗斯福新政有关;据此回答第(1)(2)题。第(3)题要求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政策的调整。第(4)题结合三次改革的影响归纳得出结论。,答案:(1)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罗斯福。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适时调整,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热点主题三 推动改革的重要人物 热点指数: 【史实回放】 1.中外古代改革 (1)商鞅变

8、法:商鞅、秦孝公。 (2)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 (3)日本大化改新:孝德天皇、中臣镰足。 (4)查理马特改革:查理马特。,2.中外近代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日本明治维新:明治天皇。 (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3.中外现代改革 (1)苏俄新经济政策:列宁。 (2)美国罗斯福新政:罗斯福。 (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4)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升认识】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改革不当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国家的分裂。据此应该认识到:第一,坚持“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9、和“改革一定要适合国情”的观点;第二,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其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名师预测】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围绕变革这一主题举办专题活动,请你也来参加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1)第一学习小组同学要将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请指出下列三位领导人在20世纪所领导的重大变革。,(2)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要围绕“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措施”这一主题来展开讨论,你认为上述三位领导人实行改革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图A和图B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措施上分别有什么创新之处?图C

10、领导人领导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3)第三学习小组同学要对三项改革在各自国家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请阐述你的观点。 (4)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三位领导人进行的改革能够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第(1)(2)(3)题考查三人领导的重大历史变革及其背景、特点、评价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A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实施新政;C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 (2)背景相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措施创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3)苏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4)立足国情进行改革,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