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07736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知识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体验社会心理学1、无名效应2、皮革马里翁效应3、如何识别部属的谎话(言语表情动作)(眼睛)(细节与情节梗概)4、如何识别部属的性格(坐车奇遇)5、如何识别部属的气质(看电影受挫后的不同反应)第二讲 导论 心理学面面观一、 心理的实质心理学( psychology )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心理的实质 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二、 心理的结构1、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2)情绪过程(emotional process)是个体对待他所认识的

2、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A、愤怒:包含生气、微愠、愤恨、暴怒、敌意.等。B、悲伤:包含忧伤、抑郁、寂寞、沮丧、绝望.等。C、恐惧:包含焦虑、惊恐、恐慌、紧张、忧心等。D、快乐:包含高兴、喜悦、满足、幸福、兴奋、狂喜等。E、厌恶:包含轻视、轻蔑、讥讽、不屑、排拒等。F、惊讶:包含震惊、讶异惊喜、叹为观止等。G、羞愧:包含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3)意志过程(will process)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心

3、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价值观则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3)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三个方面的差异特征。A、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B、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C、性格是个人对现实

4、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mental state)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如思维活动的灵感状态或刻板状态;情绪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心境或激情状态。意志活动的犹豫不决状态和果断状态等。以及注意状态和分心状态。三、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外显的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就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合符规则和可以测量的关系。即S-R关系,这一学派又称之为S-R学派。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内省的。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行为”。2、 认知学派主要观点:A、外在的刺激首先引起个体的

5、心理发生变化,再由心理的变化引起行为变化。B、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不仅要研究个体的行为变化,还要借助行为的变化来推测导致这种变化的心理变化。C、心理过程也就是信息的获得、储存、建构和使用的过程。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计算机模拟法。3、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方法:名人佚事的收集、整理、分析。人本主义学派主要研究健康人格。他们认为,驱使人类行为的动力不是本能而是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有机体有一个基本的倾向和驱力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Rogers,1951)。4、精神分析学派首创人: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这个学派主要解释人的异常行为和变态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的研究方法

6、为心理治疗中的个案研究。主要观点:在个体意识的精神活动背后潜伏着无意识的心理本能,人的一切行为和精神活动都受其影响和驱动。(1)无意识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意识是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无意识才是精神活动的主体。本我常被压抑进入无意识领域,但仍对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2)人格结构理论人的人格或心理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即人的本能,是人先天具有的。本能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生的本能,即里比多(libido),是指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另一种是死的本能,即萨那托斯(thanatos,即希腊神话中的死神),象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这两种本

7、能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自由发展,常常受到压抑而进入无意识领域,并在无意识中并立共存,驱使我们的行动。超我是内化了的道德标准,竭力压抑本我的盲目冲动;自我介于两者之间,负责理智地调节本我、超我、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当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关系时,人格便处于正常状态,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3)性心理理论性本能是人的所有本能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运用(1)阐释心理或行为异常原因,并治疗。原因:1)人的各种本能未能合理地满足。 2)幼年时期的心理创伤。(2)分析方法释梦 无意识联想(用冲突对象进行联想,让病人尽可能放松)(3)解决办法1)

8、引导人的本能得到合理的满足。 2)宣泄压抑的不良情绪第三讲 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水平的研究成就动机、态度以及态度改变、归因问题、认知失调、个人知觉、人格与社会发展、应激与情绪问题2、团体水平的研究 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健康心理学等3、集合水平的研究侵犯和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与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非言语的交流、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三、社会心理学的三种倾向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9、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3、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而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 角度与侧重:普通心理学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而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 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档案法 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存资料

10、,通过分析,找出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优点:(1) 不引人注目、非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排除了特殊反应(2)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缺点:(1) 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2) 量大、耗时(3) 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4) 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个人各种情况的方法。优点:(1) 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 (2)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3) 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缺点:(1)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2)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和)书面表达能力(3)

11、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往往会受条件限制3.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动态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现场观察了解的方法。优点:(1)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2) 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3) 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4)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点: (1)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2) 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4.现场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 优点:(1)所要考查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研究周期(2) 环境真实,被试不易觉察,心理、行为自然,因果关系清晰明了缺点:(1) 选题与设计难

12、度大,若时间长,则易受无关变量影响(2) 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3)受外部条件的限制5、 模拟实验法和标准实验室实验法 模拟实验法是仿照社会情况,设立类似环境,考察被试在其中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并研究其规律性的方法。 标准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社会心理或社会行为进行分解的更有控制的研究。优点:(1)把复杂的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2) 实验可以重复(3) 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4) 可重复实验,检验假设成为可能缺点:(1) 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2) 分离变量,所得结果不一定能在社会现实中推论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习

13、得的。认为一种刺激引起的某种反应受到强化时,就建立一个联结。复杂行为就是一系列简单行为的联合。1.模仿理论(N.Miller & T.Dollard)人类特别是儿童的社会行为,不论是遵守纪律还是遵守社会准则的行为,都是模仿习得的,而模仿本身就是学习来的。 2.社会学习论(A.Bandura & R.Walters)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社会定向、言行一致、抗拒诱惑等都是在观察学习中得到的。观察学习中包含模仿。3.社会交换论(G.Homans)从经济学的概念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到持续的理论。人的行为类似于物质的交换,人的行为带给对方的好处,使对方产生互惠行为,或产生相互的好处,使得社会发

14、展。 二、角色理论(G.Mead & C.Cooley)角色理论是按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去解释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是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独特理论。 角色理论中的相关概念(1)角色期望:周围人依据某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对其社会行为产生的要求和期望。(2)镜象自我:从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中看到的自我。(3)角色获得:能够按照社会期望形成自我并在这个框架中行动。(4)角色间冲突:个体不同角色之间互不相容时产生的冲突。(5)角色内冲突:同一种角色内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三、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孤立的反应,也不是反射弧的机械组合,它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整合决定行为的。

15、 1.认知失调说 (L.Festinger)人的行为总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信息,当脑中同时出现两种相反认知和信息时就会发生不愉快,就会激发人去解除这种不协调。 2.归因理论(F.Heider)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且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都要找原因,不是把原因归于自己的本性,就是把原困归于环境,或二者兼有。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归因理论家发现,当一种行为有希望获得成绩时,往往归因于自己,否则归于环境,而旁观者正好相反。归因理论内 因:人格、品质、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因素。外 因:周围环境、他人、规则、奖惩、工作的特殊性与难度、运气等。 稳定性:原因是不是行动者比较持久的特征。 稳定性控制的位置内因外因稳定能力工作难度不稳定努力运气3.内隐人格理论(G.Kelley & L.Cronback)每个人都地认为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