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07412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史为鉴 展望未来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走进日本,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大化改新,时间:,公元7世纪,学习的对象:,中国(处于隋唐时期),作用:,大化改新是日本从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过渡的标志。,明治维新,时间:,1869年,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作用:,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明治维新内容简表,战后的改革与发展,(1)原因 (2)表现(城市发展、速度、生产总值) (3)启示,原因,战后日本

2、民主改革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战后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 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在“贸易立国”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科技立国政策,表现(一),表现(二),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表现(三),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启示,应该坚持不懈地狠抓教育事业。 要加强同外国的科技合作,大胆地引进海外人才,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贸易

3、,同时根据“梯次发展”的原理,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更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和提高科技水平上去。,中日关系,知识梳理,(一)悠久的中日两国关系,唐朝时期,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日本学习中国隋唐时期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明朝时期,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二)近代时期的中日关系(日本多次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知识梳理,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时,(1840-191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知识梳理,1931年, 1937年, 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

4、制造南京大屠杀,日本战败投降,油画南京大屠杀,作者:李自健,知识梳理,1、23年的冷战对立:(19491972年),2、30多年的和平友好交往:(1972年至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三)、现当代史上的中日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田中角荣,新时期的中日关系,知识归纳,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平友好交往,古代中日关系: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先进的科技文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中日关系:战争 日本进行战争侵略

5、,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扶植代理人。中日关系恶化,1972年建交后: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待。“摩擦中求发展”,启示,4、战争给双方人民造成巨大灾难,3、合则两利,斗则两损。,2、相互借鉴,共同发展。,1、有战有和,以和为主,训练与检测,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大和兴起,从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哪一时期对它影响很大? ( )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

6、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 ) A、沦为半殖民地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B,C,B,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推动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改革是 ( )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 A、保留了“天皇制” B、实行了“废藩置县 C、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某校同学对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积极探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C、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D、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D,B,中日友

7、好交往源远流长。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 )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 波罗,“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朗;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这首儿歌是描述下列哪一事件的 ( )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文天祥抗元,A,A,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

8、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C,“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 ) A、佟麟阁 B、邓世昌 C、戚继光 D、赵登禹,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

9、代化的进程,B,B,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D,A,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右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

10、进行的南京大屠杀,正视过去才能着眼未来73年前,那场日本军队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俘虏大规模的集体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指的是 ( ) A、建立731 那队用人体作细菌实验 B 、“扫荡”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C 、制造南京大屠杀,连续六星期屠杀30 多万人 D 、轰炸重庆等后方城市,造成无数平民伤亡,D,C,马可波罗赞它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 1937年,这座桥却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来临。此桥是 ( ) A、赵州桥 B、卢沟桥 C、泸定桥 D、金水桥,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 A、九

11、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 A、淮海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B,C,C,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

12、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C,C,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 ) 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D,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3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两次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日本在未作武装抗击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

13、紧锁的国门。然而日本没有像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而是发展成为亚洲强国。,材料二19501991年,美、日在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使日本“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中,日本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材料二中,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呈怎样的变化趋势?日本出现该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3)借鉴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我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抓住机遇,改革开放;根据我国国情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重视教育。,明治维新。经济方面的措施:引进西方先进技

14、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废除封建土地制,允许自由买卖。,迅速增长的趋势(含此意即可)。原因:美国扶持;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

15、(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