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07238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1讲动荡与变革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43(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动荡与变革,主题一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知识主线】,考点一十月革命 【课标】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1.背景: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2.概况: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 _武装起义(右图为攻打冬宫 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取得胜利, 苏维埃政府_成立,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彼得格勒,人民委员会,3.意义:世界历史上_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 _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_的独特 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 进程产生了深刻

2、的影响。,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代化,考点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课标】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 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 在的严重弊端。,1.列宁(右图)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背景:_政策,使苏维埃政权渡过 了难关;国内战争结束。 (2)实施:_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 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内容:把_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_直接 联系起来。 (4)评价: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 导意义。,战时共产主义,1921,社会主义,资本主义,2.斯大林(右图)的探索 (1)重大成就:1937年苏联

3、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_,由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第二,(2)斯大林模式: 形成:_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_在 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_形成。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价:使苏联跻身_国家的行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它阻碍了苏联的_建设 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1936,社会主义制度,斯大林模式,工业化,民主与法制,主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知识主线】,【课标】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巴黎和会: (1)召开:1919年1月召开,由英、法、美操纵。 (2)内容签订凡尔赛和

4、约(右图为 凡尔赛和约签字): 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_,部分领 土划归波兰等国。 政治:承认_独立。 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_”。,法国,波兰,委任统治,军事:规定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废除德国的普遍 义务兵役制。 赔款:_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3)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影响: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_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德国,欧洲、西亚、非洲,2.华盛顿会议(右图): (1)原因:美国为了同日本争夺 _地区。 (2)时间:1921-1922年。 (3)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

5、各国在 华“机会均等”,对外“_”。 作用:打击了_独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 供了条件。,远东和太平洋,门户开放,日本,(4)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 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评价: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_ _”,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题三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知识主线】,【课标】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简 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产业复兴 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美国的悲剧:_创作,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 说”。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

6、会的黑暗和腐败。“这本书整个 来讲是对_的一个控诉。”,德莱塞,美国社会制度,2.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爆发:1929年首先在_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 (2)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也 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激化。,美国,3.罗斯福新政:,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干预经济生活,【要旨点拨】 1.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创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变化的启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从俄国的国情出发。,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

7、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但它极不稳固,充满了各种矛盾,而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 4.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主要发生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没有波及当时的苏联。 5.罗斯福新政的“新”表现在其特点上,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20世纪三次成功的改革,【拓展归纳】(1)苏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 (2)美国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3)中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的

8、市场经济体制。,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拓展归纳】(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在根本目的和性质上与巴黎和会是一致的,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解决了巴黎和会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它调整了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同巴黎和会一样,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2)两次会议所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1.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的不同点及启示。 (1)不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2)启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所以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9、而不能生搬硬套。,2.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1)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2)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3)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3.我们从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中得到了怎样的历史启迪? (1)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在困难面前,大胆改革,勇于进取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一、选择题 1.(2013滨州

10、学业考)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 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 舰”“冬宫”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题干中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链接所学可知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称十月革命,在起义当晚由“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2.(2012沈阳中考)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或监督权力的实施。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工人监督条例,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

11、监督等。上述材料反映出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或监督权力的实施”,可看出应选A。,3.(2012聊城学业考)“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 D.对付美国的“冷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题干可以

12、判断出,材料中叙述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4.(2013乐山中考)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令苏俄农民感到“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题干中信息“1920年”和“1921年”,分析这两个时间段苏俄发生变化的原因得出:1920年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该政策挫伤了人们生产积极性,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

13、,该政策提高了人们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C从1925年开始实施,D为1936年确立,故选B。,5.(2012恩施学业考)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 A.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两点。(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新经济政策”“有益探索”,得出是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2)正确分析每一选项的内容是否符

14、合题目的要求。从而分析A说的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不是特点和意义;C说的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与新经济政策无关;D说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不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国民经济,从而巩固苏俄工农联盟。所以B正确。,6.(2013德州学业考)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1928-

15、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但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选C。,7.(2013宜宾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旨在调整国际秩序,但它们都试图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来达成目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四国条约 C.华沙条约五国条约 D.四国条约五国条约,【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掌握情况。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不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署的;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没有损坏中国利益的内容,故本题选A。,8.(2012南充中考)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资本特别集中 A.B.C.D.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从题干给出的时间信息和关键词“特点”来判断,资本特别集中不符合题目要求,应排除,故选C。,【拓展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矛盾。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